达旗农民捧上“金饭碗”

家乡区县: 内蒙古达拉特旗

“达拉滩、美名传,东西沿滩米粮川,土地整治节地增效,农综开发服务指导,节水灌溉全旗推广,现代农业步入轨道,千万百姓齐声欢笑……”

在达旗,田野中劳作的农民不时会“抖”两声山曲曲,丰收的喜悦难以抑制。

“你看这玉米粒多饱满,个头又大,收成要比往年好,我家种了50多亩地,今年纯收入能有7万多元。”昭君镇门肯嘎查村村民刘根旺指着自家院里的玉米对笔者 说:“以前亩产也就1300多斤,现在经过土地整治,亩产量能达到1700多斤,这对我们农民来说确确实实是件大好事。”

门肯嘎查土地属于达旗30万亩国家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自2010年启动,对低产农田进行了开发整理,平整改良了土地,规划修整了田间道路,升级了 水利设施,配套输电线路,新建了防护林,形成了“田规整、路畅通、林成行、设施全”的新格局,使得灌溉更加科学,道路更加便捷,机械化作业率和农业实用技 术水平大大提高。2013年底,该项目通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验收。此外,整体上可节水60%、省电30%、省工约80%,且今年就看到了增收效益。

昭君镇仅仅是达旗以土地综合开发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达旗认真贯彻国家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政策,采取“土地整治、农综开发、水权转换”相 结合的办法,着力打造沿黄河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从2007年开始,达旗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达52万亩,农业 综合开发面积14.46万亩,实施水权转换项目后引黄灌溉面积达49.81万亩,“三驾马车”引领农民奔向致富路。全旗耕地225万亩,仅沿河地区就有 145万亩,经过改造的现代农业基地面积达110多万亩。

在昭君镇沙圪堵村,村党支部书记白金良介绍说,现在全村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达900多斤,市场价每斤4元以上,每亩纯收入2500元左右,这都得益于现代 农业的发展。过去,土壤盐碱化严重,不适合耕种,经过土地整治,土壤得到改良,具备了种植条件。再加上黄灌区泵站、水渠等水利设施的改造,灌溉条件得到改 善,在政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下,村民们改种水稻。如今,全村水稻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村子不仅脱贫致富,还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昭君传奇大米”、 “二沟湾大米”。

与此同时,达旗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增收,鼓励农民综合开发土地,开展大规模经营,发展农业合作社。花卉产销有签约合同作保障,蔬菜种植产销由政府指派 下去的“第一书记”带头帮助指导联系,种玉米、小麦、水稻等大田则有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在防灾方面,采取种植防护林、上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业抗风 险、抗灾能力。

达旗土地整治中心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经过整治,项目区增加耕地约8万亩,预计每年增加粮食产量6万多吨,增加产值达1.32亿元(以玉米为例)。综合评估,土地整治投入的资金,两、三年后基本可以收回,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韩茹洁(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