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6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政区建置沿革:南海作为行政区划建制名称,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国,统一天下,实行君县制,设36郡(郡下设县),以统治全国;三十三年平定岭南,再增设桂林、象郡、南海三个郡。南海郡辖多少县,《史记》未有记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对南海郡辞条的注释称:“广东旧广州、韶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他”。据《前汉书》所述,南海郡辖番禺、博罗、龙川、四会4县,《后汉书》所载则多了从番禺分出之增城县共5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除南海郡建制,原郡地改设广州部总管府。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设置为南海县。南海县的行政区划建制从此开始。南海建县以后,境域演变主要有:唐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分地复置番禺县;五代南汉刘岩乾亨元年(917年),据广州称王,国号大越,以广州为兴王府,析南海县为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翌年改国号为南汉;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平南汉,撤销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为南海县,同时撤销番禺、四会二县并入南海县;开宝六年(973年),分地复置番禺县;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分地置顺德县;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分地置三水县;清世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分地置花县;民国九年(1920年),县城——捕属划入广州市区;1951年6月,分出佛山独立设市。经过这些演变,南海县境域日渐缩小,仅余1150.51平方公里。南海于1950年3月1日成立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佛山撤镇设市,南海县(Namhoi)与之分治,县人民政府仍驻佛山市(Fashan)城区。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属珠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3月至1958年11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属广州专员公署;1959年1月至1967年3月属佛山专员公署;1967年3月至1968年3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1968年3月至1979年3月为佛山专区(1970年10月起改为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3月至1983年6月属佛山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佛山地、市合并,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1988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桂城镇。1992年9月,撤县设市。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佛山市南海区的行政区域。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驻南海大道。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原县级南海市的南庄镇划归佛山市禅城区管辖。

从上述建置沿革中,需明确几点:

1、开始有南海郡时,还未有南海县,撤销南海郡的第二年,才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县改置为南海县;县名继承郡名,但境域仅是原郡域中的一个县,与今天南海市既继承县名,又继承县境完全不同。因此,南海郡与南海县是历史上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建制,不能等同起来,县、市的历史不应从秦朝算起而应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以番禺县改置为南海县之时算起。

2、南海郡以滨临南海得名,但南海县境仅是原南海郡中之一个县,而且以后还不断分地给新置的县市,故与海洋距离越来越远,形成今天“南海无海”的现象。

3、当年为什么要把一个好端端的番禺县改置为南海县?史志未有详载。据当时的历史分析,很可能是由于南海郡建立至撤销已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郡的建制可以撤销,南海之名在人们的心目中却不易消失;而郡的建制不可恢复,只好用原郡治所在县改置为南海县以继承南海之名了。由此可见,南海之名历史悠久,知名度甚高,甚至宋、元时代虽已无南海郡之建制,却仍然修有《南海志》(叙事范围包括原南海郡辖下各县)。因此,身为南海人,要爱惜“南海”的名誉,努力建设南海,为南海增光。

4、南海由于有上述复杂的历史,我们在研究或讲述南海历史时,就要注意南海郡与南海县的区别。如果笼统地把南海市说成是秦时为郡,隋时为县,当今为市,那就有失准确,因为南海市境域只不过是秦时南海郡中之一部分而已。此外,对南海的历史人物也要具体分析,不要简单地认为历史上的南海人就是南海市人。例如:三国时南海有个名人叫黄盖,查三国时还未有南海县,故这个黄盖应是南海郡人,而不能简单地说是南海县人;明代广东状元伦文叙的家乡黎涌村,今已属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但明代黎涌村仍属南海县,故伦文叙应是南海县人

在那遥远的地方(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