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文化发展

家乡区县: 宿迁市泗洪县

1、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013年,围绕“激情文化”主题,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有展现我县近年来社会经济巨大变化和成就的新春书画、摄影展;沿泗洲大街以边走边演和分片定点演出的方式进行的系列民俗文化大拜年活动;以“水韵泗洪”为主题,在濉河风光带举办的春节花灯展,吸引了上万名游客观赏。围绕“激情文化”主题,编排了一部彰显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内涵,极具艺术品位的现代泗州戏——《槐花飘香》;文化馆牵头组织的“周末书场”已成为正常免费开放项目。图书馆社会再教育功能得到良好发挥,全年共开展了如宣传服务周开展“迎新年看新书”、“全民阅读”、“红领巾读书”、“文化助残”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了全民文明、健康、有益的阅读风尚,对提高公民的素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13年共送电影3048场(全年任务3048),送戏180场(全年任务92场),送图书20000册。大大丰富了全民文化生活需求,倡导了健康娱乐生活之风。全县共创作各类作品83篇,其中,在《宿迁剧目》发表15篇。各类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12个,市级奖项23个。

‚2013年,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等在内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软硬件设施,在覆盖率、均等性、公益性、便利性等上加大了投入。争取创立了一批具有全市,甚至全省一流水平的一流示范性综合文化体系建设馆(站)。县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村居文化室惠民效果显著;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

根据文化部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要求,通过“树典型、立先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亲耳听、实地看”的工作方式,明确时间节点,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包保分片。一是形成工作联系点。一个班子成员带一个中层干部,联系一个下属单位;二是推进乡镇镇区街道“三个一”和居民小区(康居示范村)“五个一”工作;三是帮助、协调、处理乡镇日常文广新工作业务和突发事件,以及创新工程。对照《国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各乡镇文广中心独立设置,达到8个以上功能性用房,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水平。

2、扎实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2013年,我们不断加大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全面统筹包括综合文化站在内的多种文化设施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平台。喜乐汇泗洪娱乐有限公司获得50万元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补助。

3、稳步提高文博事业水平
2013年以来,我县的文物保护工作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开展的有声有色,形成了以顺山集新石器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古色旅游文化品牌。2013年1月9日,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并位列榜首;1月14日,新闻报道“泗洪县顺山集遗址新发现将江苏文明史前移1500年”入选“江苏省2012年十大新闻”;4月9日, 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全国70家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共同参与投票的“2012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终评入围名单公布,我县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由国家文物局评选的“201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并成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发现文物点128处,目前省保单位3家,市保单位12家,县保单位20家。积极整理顺山集遗址材料文本,申报江苏大遗址,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审查专家到我县实地现场考察,并顺利通过考察,于8月入选第二批江苏大遗址名单,成为全省6处大遗址之一。

针对泗州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门制定和完善了长达十年的保护规划。在泗州戏剧团建立了泗州戏传承基地,同时在朱湖、上塘、归仁等小学建立了传习所。利用文化馆新设的免费开放项目——周末书场,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银侠女士担纲,对我县传统曲艺《苏北琴书》进行传承,广受好评。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14个,县级非遗项目24个。

白炽灯(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