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帝王将相系列:谋略远虑的外交大臣——蔺相如
来源:逛逛旅游网 编辑者:逛逛旅游网 浏览:474 次 发布:2012-6-11 15:12:11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今山西柳林孟门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惠文王时,秦强称以十五城交赵国换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赴秦,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与廉颇有隙时,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态度,容忍谦让,从而将相言和,结为刎颈之交。蔺相如一心为国,有勇有谋,不计较个人名利,顾全大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完璧归赵】:公元前282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举世无双的和氏璧,谁知被却被秦国所相中,并扬言要用秦国十五座城池予以交换。当时的局势赵弱秦强,赵惠文王担心最后会落得人财两空。这时蔺相如主动请缨带壁赴秦,在与秦国交涉中,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不仅没有让秦国仗势欺人的计谋得逞,还让和氏璧完整无缺的返回了赵国,化解了一触即发的两国战争。
【绳池之会】:公元前279年,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秦国想与赵国将和,遂邀请赵惠文王前往绳池赴宴,互修友好。在宴席中,秦王故意刁难赵惠文王让他当众弹琴并记录在案,一旁的蔺相如为挽回赵国的体面,也让秦王击缶助兴,并以死相逼,让秦王不得不照做。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
【将相言和】: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以大局出发,处处忍让廉颇的挑衅,为了的就是不让因两人的不合而导致外敌趁虚而入,为赵国带来不必要的灾难。终于在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意后,自惭形愧,并亲自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山西帝王将相系列:凤仪天下的千古女皇——武则天
来源:逛逛旅游网 编辑者:逛逛旅游网 浏览:500 次 发布:2012-6-11 15:11:44
武则天(624年~705年),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政治家,从唐高宗时垂帘听政到705年退位,执掌李唐王朝近半个世纪。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在位时政通人和,国家强盛,并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各方面的功绩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千古女皇】: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她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对于边疆战事,武则天采取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重视科举,大开志科,用人不看门第,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广纳贤士】:武则天曾自己说过:“天下之广,庶事至繁,非一人所能周也”。她充分认识到必须依靠贤臣之力。武则天广开入仕之门,做到”进用不疑,求访不倦“,除大开制科,还要求臣下举荐人才,还可以毛遂自荐。只要考试合格,即刻任用。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不称职的立即罢免,对有才能的人,则随时提拔到关键岗位重用。开元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姚崇,张九龄等人都是在武则天时期培养和选拔上来的。
【政通人和】: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