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小吃
文选、培录父子两代,一脉相承,专门精制各种烧饼及满、汉糕点,独具特色,传至现在,惟“核桃馍” 秀中之秀,独放异彩。 汉中 浆水面 要了解浆水面首先要从浆水开始,浆水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用白菜叶子——松散的结不了心那种白菜叶子,放到沸水里煮开,然后将其捞出,用手捏干,或置于竹萝里面再放上一块尺寸合适的石头压干水分,放进坛罐或者大缸里,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再熬一盆滚烫的清面汤倒进坛罐或者大缸里面,浇上从邻居家里要来的现成浆水两碗倒入,严实的盖住,过三五天即可食用。当然,浆水是发酸的,比泡菜清淡,有清心败火的功效。菜的原料也较多,不一而论。 浆水面就是把葱花过油到稍焦时将浆水倒入炝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后炒一盘素韭菜做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后浇上浆水,调上炒过的韭菜、油泼辣子、细盐后即可食用。 汉中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它一直是汉中人民喜爱的面食,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白菜,芹菜也可。制作时,将菜洗净,在沸水中煮烫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汤,一至二日待菜色变为金黄即可,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姜末,花椒粉等佐料调好的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作为潲子。浆水面条要用人工擀制,使之叶宽,条长,片薄。将煮熟的面条入碗,调上浆水菜的潲子,浇上辣椒红油,浆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汉中的名小吃。 略阳罐罐茶 略阳是陕西的钢铁基地。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嘉陵江贯通县境。有以摩岩石刻著称的灵岩古寺。略阳罐罐茶,久闻大名。茶而有肉,茶而有盐,普通老百姓天天早起必喝,这,又怎能不令人心响往之? 牛肉干 西乡牛肉干是陕南西乡县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乡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不断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工艺,遂成为地方名产,并流传民间至今。 西乡牛肉干的特点是:颜色红润鲜嫩,呈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绵,咸淡适中,余味悠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久贮不坏。其含蛋白质高达65%~87%以上。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能补脾益气,益五脏,养精血,强筋骨,素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西乡牛肉干自古誉满三秦,是酒宴、款待宾客和旅游的方便佳肴,又是馈赠亲友的珍品。198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陕西省优质食品。1983年中商部食品评比中,总分超过部颁标准。 西乡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处汉中盆地东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及其支流牧马河横贯其境,有“有山不见山,水绕山间转”的特点,岗岭起伏,溪谷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清草嫩,林茂粮丰,牛群有鲜草饲育,精料喂养,养牛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又是全国八大优种黄牛之一的“西镇牛”主要生产基地。 牛肉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和《礼记》两部古籍中就有记载,不过古代牛肉干的制作简单。西乡牛肉干的制作、腌渍工艺远比古代讲究多了。西乡牛肉干选料讲究,操作严谨,制作精细。原料取之于当地特产的优种黄牛“西镇牛’’的前后躯之主要肌肉群,即选择肌腱和精肉,剔出筋等结缔组织,切成条或块,经盐渍,加香料与名贵药材和成的调料,烘烤而成。西镇牛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味美色鲜,内含水分较少。肌腱部分富有弹性,是省标“麓鳞牌”牛肉的惟一原料。 略阳饮食文化——菜豆腐节节 汉中人极喜食菜豆腐。菜豆腐若作一通俗解释,当是未完全成形的豆腐拌以大米制作的一种稀饭。这自然说得不确切,但仿佛似之。我在汉中各县多次吃过菜豆腐,感觉不错。清淡可口,富于营养。 略阳属汉中,却吃一种叫做"菜豆腐节节"的食品,为其他各县所无。 菜豆腐节节,也须先做菜豆腐。略阳人做菜豆腐,一是用豆浆水点豆腐,不用石膏或盐卤;二是点时在锅内加新鲜蔬菜,因而嫩豆腐中夹有青菜,名副其实是"菜豆腐";三是豆腐略成形后,不从锅内取出。这是汉中一些地方菜豆腐的传统做法。也有点时不加青菜的,还有的在磨豆浆时不去滓。这些,地道汉中人不认为是正宗菜豆腐。 菜豆腐节节的做法是:菜豆腐按上法制成后,锅内不下米。此时须将锅内成形较好的豆腐取出一部分,切作小片待用。然后用一成玉米面、两成麦面和好的面团,擀作略厚的大面片,切作约五毫米宽五厘米长的面节节,下入锅内,熟时捞出盛碗,加些小片豆腐,即可食用。吃时应配各种小菜,如切碎腌好的辣椒、咸菜、红白萝卜丝等。 我有幸在略阳县吃到一回这样的菜豆腐节节。由于节节是玉米面与麦面混合而成,又下在大豆制作的菜豆腐之中,豆香玉米香小麦香兼而有之,似有在陕北吃杂面的感受。县里的同志告诉我:如今生活改善了,但人们还是喜欢时不时吃一顿菜豆腐节节,养胃,去腻,特别舒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