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谷,神奇的名字。这里有狐仙洞,黄仙洞,爬爬洞,滴水圣石等。聚仙谷里藏着许多迷人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深秋季节,一个樵夫带着干粮到这里打柴。午后,他坐在石头上正咬着干粮,就听见不远处有“刷刷”的响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条条长蛇迤逦地向一个小水坑爬去,到那里吮一口水,噬一口坑边的草就离去。一会儿,樵夫也顿觉口渴,也像蛇一样到坑边喝口水,咬一口草。片刻之间,他觉得身体不适,就赶忙把柴收拾一下担着回家了。到家后,浑身松软,卧床不起,不吃不喝,气息微弱。家人非常焦急,以为他中了邪,四处求医觅药,都无济于事。这样一冬过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惊蛰节气,他竟神奇般地康复,又能上山打柴了。据说,他喝的是“冬眠”水,吃的是“还乡”草。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但这个传说给聚仙谷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绝顶腰半,茂密蓊郁;险峨危崖,层林叠翠。灌木丛生,佳树参天;藤葛缠绕,盘根虬节。这里巨石林立,有的极似香炉,上有荆木摇曳,酷似燃香,故曰“进香石”;有的很像龙爪,清晰的爪纹伸向四方,旁有“卧龙潭”。有的石块,或圆或方,或扁或长,参差突兀,争相崛起。有的石形,似人似物,似禽似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通过谷底光滑的石块可以断定,夏季大雨时行过后,就会出现悬崖飞泉,湍泻如练,清溪流水,汩汩潺潺的景观,定然是山水如画,美不胜收。我们边走边谈论这雄伟绮丽的景象,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美景的陶冶,感到了心灵的悠闲。
聚仙谷是由蛇连峪沟、小仙沟、大仙沟、憋死驴沟和石坊沟五条山谷组成。这里沟壑连环,景色优美,具有远古之风韵。没有九寨沟神奇,没有张家界的仙境,那雄奇险峻的大仙沟令人赞叹不已。巍峨挺拔的峰峦,奇树横生,青翠欲滴;怪石崚嶒的峭壁,刀削斧劈,岌岌欲坠。
聚仙谷内有保护山神石像、常燃香、石榴石、点仙台等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南甜北苦的龙眼圣泉,始建于唐朝至今香火不衰的玉皇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保护革命群众立下不朽功勋的爬爬洞和妈妈洞。每个景致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聚仙谷里最著名的就是“妈妈儿洞”了,它以洞顶似奶头滴水而得名。这个洞还曾经流洒过抗日勇士的鲜血。那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天,当地的十二名革命干部到大仙沟的妈妈儿洞里开会。由于叛徒告密,日本鬼子用毒瓦斯把他们熏死在洞里。从此,这个天然洞穴就记录下日本侵略者又一滔天罪行,妈妈儿洞也因此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这次到聚仙谷探妈妈儿洞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谷底石道,来到位于大仙沟中部的妈妈儿洞前,这个洞距谷底十米多高,坐落在百丈高的悬崖上。四面杂树遮掩,上下很难发现。我们攀着陡峭的铁梯来到洞口,点燃蜡烛一步一步地往里挪,洞有十米多深,弯弯曲曲向下延伸,狭窄之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欲进妈妈儿洞,得用屁股蹭”,此话信然。洞底较宽敞,大约有十几平方米。这里阴森森、冷飕飕,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血腥。如果单人来此,真有些令人悚然。如今,这曲折的幽洞终于摆脱那黑暗的历史,成了游人到聚仙谷的必游之景。
爬爬洞,在过一线天50米北侧岩根下,洞口高约0.5米,宽约2米,游人钻爬方可人内,故称“爬爬洞”。爬进洞口2米后,洞室骤然高阔,高2-3米,宽约15米,深20多米,呈向下倾斜之势。洞内石壁光滑干燥,顶石平叠舒展,底部细土坚实。洞室里端东侧一道长30多米,宽约0.7米的石缝,直通崖顶。洞室北侧和南侧,还各有一个侧洞。由爬爬洞前行不远的南侧峭壁,也有一个石洞,因洞内有一对钟乳石低垂,洞顶沥水顺其下滴,遂称为妈妈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