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清明时分,吃着刻有各种形状、包着各种馅料的清明馃,有甜的,有咸的,也有无味的,甜的香,咸的鲜,无味的做得漂亮,一口气可以吞下好几个。制作清明馃的全过程:烧开一锅水,把采来洗净的艾草倒入锅内,在滚烫的锅中,身披白绒毛的艾草翻滚跳跃着,没多久,它就摇身一变换上碧绿的新装。捞出艾草,揉成小团,挤去水分,碾碎后同米粉(米粉中加了适量的油和盐)混匀,做成半干半湿的面团。面团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下的绿色花纹。准备馅料,基本有三种馅料:甜的是红糖加豆沙,咸的是咸菜笋肉末,还有种是辣酱和肉丁。面团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手中随意一按,即刻变成薄圆饼,中间放上馅,手再一捏一按,一个清明馃就做成了。
制作清明馃也有印花模子,我们那边农村里多是锥形的凹槽斜面上刻着一瓣一瓣的弯月形纹理,轻轻一按,圆圆的清明馃就镶上漂亮的花边。
蒸的过程简单,放蒸笼里,看好火,别过头就行。有的人喜欢吃热的清明馃,可我更喜欢吃凉的,有嚼劲,像咖啡一样越品越香,清明馃是越嚼越好吃。后来我还听说,清明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看来吃凉的清明馃还是有道理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