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诗珊,1901年出生于光泽县寨里乡桃林村一户大地主家庭。父亲蔡国玉,又名玉公子。家有7个长工,房屋是四厅堂深院,外有4个粮庄,年收租谷千余担。蔡国玉有一妻二妾,三子一女,蔡诗珊为小妾所生。
正如“红楼梦”一样,封建家族的兴衰如同不测风云。父亲蔡国玉不学无术、寻花问柳、挥金如土,偌大的祖传产业被他很快败尽。祸不单行,蔡诗珊7岁那年,一场大火把他家的四厅大屋烧成灰烬,大妈妈气得上吊身亡。不久,蔡国玉也相继去逝,桃林村的显赫首富之家从此一蹶不振。
家庭破落之后,为了生计,大哥蔡诗墩学捕鱼;二哥蔡诗铄学做裁缝;蔡诗珊自己仅读过一年书,便停学务农。
1933年2月,闽北红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争取与中央苏区打通联系,致力于开辟邵武、光泽新区根据地。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亲自率领300多名红军部队、24名工作干部挺进光北地区,在司前欢度春节,正月十五(农历)元宵节日到达蔡诗珊的家乡扫帚尾村,建立起扫帚尾乡苏维埃政权。
蔡诗珊富有的家庭早已破落,这时他已是农村的穷苦人,于是他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斗争,并当上了乡赤卫队排长。1933年5月,蔡诗珊由方金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调到中共光泽县委机关工作。
就在蔡诗珊到县委机关工作后不久,反动地主武装把蔡诗珊的二哥,时任扫帚尾乡苏维埃政府平产委员的蔡诗铄暗杀了。蔡诗珊获悉,义愤填膺,决心要为二哥报仇。二个多月后的中秋节夜晚,蔡诗珊带领乡赤卫队的几名战士,潜入反动乡长黄树铃的老窝儒堂村。先派一人到黄树铃家附近侦察,看到黄树铃正在赏月吃饼。这个侦察员急忙返回隐蔽地点报告,蔡诗珊带着赤卫队员迅速扑向黄树铃家,欲杀掉这个平日欺压百姓、作恶多端的反动乡长,为人民除害,为二哥报仇。但出人意料,这家伙吃完月饼,不知乡公所有何急事,很快又回乡公所去了,欲杀未遂。为了报仇,蔡诗珊杀了黄树铃的老婆,出了气。
蔡诗珊自从他二哥牺牲后,更加坚定了阶级立场和革命意志,斗争坚决、工作积极,因而于同年12月被提升为光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同年12月26日,进攻十九路军的蒋介石国民党部队由江西黎川攻入光泽,从此光泽苏区失陷。由于中共光泽县委预先得到准确情报,及时组织机关人员撤退,没有受到损失。但是,国民党军队和民团控制了光泽以后,立即对苏区实行疯狂的“清剿”,白色恐怖遍布城乡。为了把队伍安全转移到闽北苏区首府—崇安县大安村,蔡诗珊带领队伍与敌周旋于深山密林之中。当时,许多关卡要道均被敌人把守,一百多人的队伍目标显突,行军风险很大。蔡诗珊便机智地将队伍分成几个支队,且分且合,减小目标。他既是撤退队伍的指挥员,又是出色的向导。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在崇山峻岭之中,靠着他脑袋里的“活地图”,翻过一山又一山,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一次黑夜,队伍到达大洋坪,被敌军发现。敌人企图一网打尽这支苏区干部队伍,决定先从外包围,准备天亮再打。蔡诗珊凭着对地形熟悉,在一位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条没有敌人把守的小路,摸黑转移,天亮时,敌人扑了空。这支苏区干部队伍在蔡诗珊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在砂坪与黄立贵师长带领的闽北红军会合,于1934年1月安全到达大安闽北苏区。
1934年1月,蔡诗珊被任命为巡视员,到江西铅山县苏区巡视工作。4月中共光泽中心县委在建阳黄坑成立后,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派蔡诗珊回光泽恢复根据地。为了帮助蔡诗珊打开工作局面,闽北红军西南独立团政委吴先喜带领400多人部队挺进光北,在霞洋打败了司前反动三区团、大刀会一千余众;在司前长庭又抓获大刀会分子80余人,处死反动头子2人,扫除了光北一带刀团匪反动势力。在此基础上,光泽北部建立起扫帚尾、茶陂、高家三个区委,蔡诗珊任扫帚尾区委书记。从此,光北地区的革命烈火又燃烧起来。
蔡诗珊回到扫帚尾以后,立即投入艰难的群众发动工作。他缺少文化,但他口才极好,且聪明、机智、勇敢,既善于做群众工作,又善于做统战工作,是一个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开始,群众也怕冒风险,不敢接触红军游击队。在敌人占领区,没有群众掩护,白天不敢出来,只有晚上才敢出来做群众工作。他不怕艰苦,白天隐蔽在深山里,晚上走出深山到群众家去。他开始发展的对象是自己的亲戚和知心朋友,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和光明前景;而后,又由这些人去扩大发展他们的亲戚和知心朋友,就这样在很短的时期内,光北游击区迅速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员和秘密交通员。蔡诗珊还在霞洋做通了国民党保长龚振松夫妻的工作,促使他们为红军游击队服务,成为“白皮红心”的地下交通员。
为了适应残酷的白色恐怖,保证秘密交通点的安全,蔡诗珊还制订了一套地下工作纪律。如为红军游击队购买粮食和其他物资,必须是游击队先派人与交通点取得联系,交代任务,而后由交通点的负责人向各个秘密交通员布置分头购买,交通员购买其他物资又要秘密送到交通点,再由交通点的负责人将其粮食和其他物资送至红军游击队的哨口。由蔡诗珊建立起的秘密交通点,以及由他所发展的许多地下党、秘密交通员,他们长期源源不断地为闽北红军游击队提供物资和情报。为了给红军游击队提供医药品、布匹、毛巾、电筒等特殊物资,蔡诗珊还化装进城,做通了一家姓张的店主工作,在县城设立了一家专门秘密为红军游击队提供商品的商店,而后派交通员秘密将物资运给游击队。
1935年6月,闽北分区区委交给他开辟从霞洋到江西贵溪南部的地下交通线任务。他利用光北游击区交通点和秘密交通员的基础,很快就开辟出这条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是:从铃垅或→石坑→上寺源→邱家际→厚垅→茶富→会垄下→柴家→叶坊→江西贵南冷水坑。并在上述线路上均建立起秘密交通点。1935年8月,吴先喜、刘文学带领的红军游击队就是经过这条路线,从建阳黄坑出发安全到达光泽柴家,在柴家建立起中共资光贵区委,开辟了资光贵游击根据地。
1936年6月,蔡诗珊被调回中共闽赣省委机关负责买办工作。
1937年(农历)7月12日,蔡诗珊为省委机关买猪肉改善生活,化装下山,后即被黄树藩的反动团发现,并一直跟踪。当蔡诗珊到达大洲村许文茂家时,被反动民团逮捕。
由于蔡诗珊是光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国民党光泽县政府曾出布告用一千元大洋通辑他。被捕后,反动民团头子黄树藩和反动乡长黄树铃就在桃林迫不及待对他施用酷刑,逼他招供闽北党史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他押送光泽县监狱。8月初,又被解押到南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围剿”闽北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军队相继撤往抗日前线。江西省国民党当局深感空虚,他们害怕红军游击队袭击,“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抗日,于是要求同闽北红军游击队和平谈判。他们将蔡诗珊释放,并由在南城的江西省第七保安副司令官周忠恂与蔡诗珊谈话,委托蔡诗珊寻找闽北红军游击队领导人谈判。蔡诗珊被释放回到闽赣省委机关,向省委汇报了国民党江西省当局要求和谈的意图。经省委研究以后,9月中旬派蔡诗珊进光泽,与国民党光泽县长高楚珩联络谈判事宜。10月初,国民党江西省当局代表与中共闽赣省委代表在光泽大洲举行谈判,达成了协议,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闽北的实现。
大洲谈判成功后,闽北红军游击队集中到江西铅山县石塘镇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蔡诗珊任团部副官。
1938年2月新四军出发北上抗日,蔡诗珊因为家中老母无人照顾,便向组织申请留在中共闽浙赣特委工作。他在崇安村头特委机关工作3个月后,于同年5月被派回光泽秘密组建中共光泽县委,并任县委书记。
县委设在扫帚尾村蔡诗珊的家里。县委成员3人,蔡诗珊为书记,还有组织部长陈子山、宣传部长黄仁添。当时的分工是,蔡诗珊负责扫帚尾、小寺洲一带工作;黄仁添负责桥亭、佛岭下、万树岭一带工作;陈子山负责大洲、史源一带工作。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到1939年春,又发展党员100余人,建立起史源、渡头、大洲、桥亭、佛岭下、扫帚尾、万树岭等7个党支部。这批党组织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光泽县的重要革命据点。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连续发动反革命军事围剿,到处捕杀共产党人。1942年8月,蔡诗珊又被光泽县国民党特务逮捕。
为了逼迫蔡诗珊投降自首,国民党特务对蔡诗珊施用了极端残酷的电刑,几次电打昏死过去。在这种惨无人道的折磨下,蔡诗珊最终被迫写了“自新书”。
蔡诗珊被迫“自新”释放以后,国民党的特工科又强迫他当情报员。
蔡诗珊被迫向国民党顽固派办了“自新”手续,并担任了情报员,但他“知匪不报”没有向敌特机关出卖党的机密,没有出卖过地下党员,没有出卖过地下党组织。因此,光泽地下党组织仍然能够进行革命活动,闽北游击队来到光泽仍然能够得到地下党的安全保护和各种支持。国顽恼羞成怒,以“知匪不报”罪又先后两次将蔡诗珊逮捕入狱,并开除了蔡诗珊的情报员职务。
闽北党组织得知蔡诗珊被迫自新的情况,以及蔡诗珊自新后并没有出卖组织的实际表现,指示光泽县地下党组织要对他多加防范。此后,党组织对蔡诗珊不可信任,任何党内机密和活动均不告知他,但对他也不进行什么处分。从此,蔡诗珊脱离了党,停止了一切革命活动,过着孤苦的农民生活。
1950年2月17日,光泽解放。1951年初开始土地改革运动,蔡诗珊出任桃林乡农会主席。随着阶级斗争运动的深入开展,蔡诗珊自新变节的问题终于又被提了出来,把他当成叛徒看待。1966年7月,蔡诗珊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逝世,终年65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终于能够实事求是地、公正地解决遗留问题了。1985年8月23日,经中共建阳地委批准,恢复蔡诗珊的党籍,党龄从1933年5月算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