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光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重点林区县、莲子生产基地之一。
光泽县洪光塔
农副产品有稻米、茶(干坑“天字号”、乌君山“老君眉”茶为上品)、香菇、笋干、蚕桑、松脂、土纸、油茶籽、油桐籽、山苍子,柑橘、蜜桃、板栗、李、杨梅、梨,淡水鱼。工业有机械、化肥、制药、造纸、酿酒、针纺、林产化工、建材、冶金等门类。特产蕲蛇酒、蛇干。
195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55.94万元,到1992年,上升为52298万元,增长93倍,年均增长2.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57年为41元,到1992年上升为903元,增长21倍,递增9.2%。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58年为113元,到1992年上升为1480元,增长12倍,年递增7.9%。财政收入,1950年为35万元,到1992年上升为2402万元,增长67倍,年递增10.6%。[7]
截至2011年光泽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亿元,增长11%,占计划10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6亿元,增长9%,占计划104.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91亿元,增长21.7%,占计划10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8亿元,增长62.7%,占计划1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增长14.9%,占计划90.5%;实际利用外资340万美元,增长38.8%,占计划125.9%;外贸出口519万美元,增长55.9%,占计划103.8%;财政总收入2.11亿元,增长13.2%,完成年度预算10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25.5%,完成年度预算1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1元,增长9%,占计划101.8%;农民人均纯收入5787元,增长9.3%,占计划95.7%。
2011年实施重点项目65项,其中在建52项,完成投资14.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92.3%。项目策划储备机制进一步完善,储备项目115项,总投资240.8亿元,其中列入市级储备项目41项,省级储备项目3项。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35个,补助资金3261万元。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8.6亿元,增长25.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89.7%。食品加工业完成投资10亿元,圣农第二食品加工厂建成投产,熟食品成功出口日该,实现税收6000多万元;林产加工业清理整顿41家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一达科技等竹深加工项目;工艺箱包业有3家企业退城进园,完成投资1945万元,建成13栋标准厂房;化工矿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增长41.9%,美迪三期技改完成投资1350万元。金岭工业园完成投资4214万元,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有8个项目入驻,完成投资3500万元。植树造林8.04万亩,占任务的100.5%;抚育竹林18万亩,留养新竹936万株,实现竹业产值1.8亿元;建设丰产高效油茶示范林1500亩,培育优质油茶苗100万株;新植中药材6000亩,以厚朴为主的木该药材累计种植4.2万亩;种植烟叶3.7万亩,实现烟农收入5419万元;完成圣农鸡场选址并签订合同117份,开工建设56个,建成16个,饲养加工肉鸡9590万羽,增长41%;新建标准化鱼塘1165亩,渔业产量6507吨。投资512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300亩,整理耕地6000亩,实施烟基项目193项。[8]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18.10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1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5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26%。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2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7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城镇单位从业人数22167人,比上年末增长6.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868 元,比上年末增长19.9%。
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1.20亿元,增长13.2%,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8亿元,增长24.0%;税性收入比重为86.3%,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7.27亿元,增长9.5%。在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0.22亿元,增长10.7%;地税收入1.76亿元,增长20.8%;财政系统组织的各项收入0.50亿元,增长45.4%。[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