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宁陵县的名人—李心梅

家乡区县: 宁陵县

  李心梅(1874-1951),字藏修,乔楼乡李新庙人。出身于读书世家,清末秀才,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1年4月,李心梅到广州,在黄兴的指挥下参加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 1923年,李心梅任安阳县县长。 1937年,李心梅当选为河南省参议员。1938-1942年任孟津县和阌乡县(今灵宝市)契税局局长。又因看不惯官场舞弊之风,而学古人陶潜,辞职隐居开封寓所。虽然“悠然见南山”,无官一身轻,但他还是以国事为重,对时局非常关心。1951年,李心梅在开封逝世,终年77岁。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后来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1908年,中国同盟会总部决定:由留日各省同盟会支部派人回国设立同盟会分部,组织内地革命分子内外联络密图举事。1909年,河南同盟会支部派杜潜从日本回国,回开封组织同盟会河南分部。杜潜到开封后即与王庚先、王从周、李心梅、刘纯仁等人取得联系,在繁塔附近的开封中州公学秘密集会,决定在公学内建立同盟会河南总分会。当时在中州公学任教的李心梅,与中州公学校长杨勉斋、学监韩立纶、杨名西、段厚甫以及郭仲隗、刘粹轩、刘芬佛等加入了同盟会。之后,他带领豫东籍学生趁年假回豫东各县,联络仁义会、红枪会等组织,吸收会员,建立分会,使同盟会势力发展到豫东各地。 1911年4月,李心梅到广州,在黄兴的指挥下参加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他所在的120人"选锋队"(先遣队敢死队员),由黄兴率领,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勇攻两广总督和督练公所等处。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亲随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在与清军展开的巷战中,李心梅背部受重伤。“三·二九”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揭开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序幕。

(2014-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