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人物—赵醒侬

家乡区县: 江西省南丰县

赵醒侬(1899-1926)原名性和,乳名细禾,曾化名心农、兴隆、赵干、邵兴隆等,烈士。江西省南丰县县城人。 早期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与袁玉冰、方志敏合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 赵醒侬江西13岁考入南丰高等小学,因家贫失学,流落至长沙、上海等地当学徒。1921年在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秋受党的派遣回赣工作,和袁玉冰、方志敏等人积极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活动。1923年1月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团,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2月建立中共江西支部,任支部干事会书记。11月任中共江西地方执委会组织部长。1925年7月主持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当选为常委、组织部长。1926年3月创办黎明中学,培养干部。同年8月被捕,1926年9月16日,在南昌德胜门外芝麻田里,赵醒侬遥望东方熹微,气宇轩昂,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就义!
幼时家贫流落街头当学徒
赵醒侬父亲是个裁缝,在苛捐杂税、地租利钱的勒索和盘剥下,他父亲终日缝纫也难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他的一个弟弟只好过继给同族人。1912年,赵醒侬考入南丰高等小学堂。一年后因家贫而辍学,到汉口、长沙、常德当学徒。
从“伙友”到早期共产党员
就在他苦闷之时,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赵醒侬心情激动,从斗争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于是他将原名“性和”改为“醒侬”,表示自己觉醒的决心。
受命返赣创建江西党团组织
“1922年11月,已入深秋的南昌一片萧条景象,街头巷尾的屋檐下到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难民,官吏的洋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军警们骑着大洋马耀武扬威。路旁一个个子不高,身穿一件粗布长衫,黑瘦面颊,戴一副黑玳瑁框近视眼镜,性格沉着稳重的青年看着这眼前的一切,心情格外沉重。他就是受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委派,从上海到江西来播撒革命火种,筹建江西地方团组织的赵醒侬。”江西省委讲师团曾这样描述赵醒侬返赣时的情景。
列为“江西三杰”
在江西筹建党团组织期间,赵醒侬与方志敏,袁玉冰一道,以笔为枪,创办书店和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三人成为我党历史上有名的“江西三杰”。
被捕遇害
1925年12月17日,赵醒侬一行3人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行至南昌北郊牛行车站,被稽查扣留,即送军法处。由于党组织的营救和公正舆论的压力,赵醒侬等在关押3个月之后,被释放出狱。
1991年,江西省南丰县在赵醒侬少年时就读的学校——南丰一中校园内,建造了一座赵醒侬烈士大型花岗岩塑像。如今的南丰县,不仅南丰一中有赵醒侬醒目的塑像,还特意建设了一个醒侬公园,成为当地人追思革命英雄和休闲的好地方。

曾应强(2014-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