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第二中学现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完中,始创于1903年,沐浴百年风雨,饱经世纪沧桑。虽曾六迁校址,五易校名,历经坎坷,但始终筚路蓝缕,与时俱进,遇挫愈强。一百多年来,石门二中润育了一辈辈英雄豪杰,数以万计的湖湘学子和许多知名人士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人才辈出,为社会培养了上万名有用人才,王尔琢烈士、郑洞国将军、唐天标上将等就是从这里出发,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先后有宋庆龄、郭沫若、杨得志、唐天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她题词。学校素有“教育圣地、人才摇篮”之美称。
凭天门神采,借九峰曙光,栉风沐雨百余载;抚渫澧稚童,育神州英才,树蕙滋兰数万簇。 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
石门县第二中学,始创于1903年,沐浴百年风雨,饱经世纪苍桑。虽六迁校址,五易校名,历尽坎坷,但始终筚路蓝缕,与时俱进,愈挫愈强。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一百多年来,石门二中孕育了一代代英雄豪杰,数以万计的湖湘学子和知名人士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先后有宋庆龄、郭沫若、杨得志、唐天标等党政军领导人为学校题词铭记。学校素有“教育圣地、人才摇篮”之美称。学校秉承“教学做合一,智仁勇兼修”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强化艺术教育,建设高效课堂,注重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办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高考成绩常年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实验研究基地、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基地、省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学校、市级示范性完中、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平安学校、县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依傍渫澧,近邻九峰,山川形胜,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现有校园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有210名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0多人,中学一级教师80多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30多人。
校园文化(5张)
学校秉承“教学做合一,智仁勇兼修”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音美为特长”的办学思路,实行开门办学。注重素质教育,狠抓教学质量,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办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办学以来,培养了近万名大学生,先后有2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创新办学思维,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狠抓学校管理,实施“四种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目标。
学校成绩斐然,成果丰硕。2012年高考再创新高,实现历史性新突破,全校456人参考,上线率达100%,本一上线56人,本二上线202人,本三上线323人。音美特长生122人参考,本一上线31人,本二上线97人,本二上线率达80%。
1903年,石门县知事陈福荫奉令在石门县城上河街公所在地兴建校舍,创办石门县小学堂。
1905年,学校更名为石门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1912年,学校改办中学,学制四年,更名为石门县立中学校。
1914年2月,学校迁往夹山寺。
1915年9月,迁回县城,以西门巷旧考棚(科举时期的考场)为校址。
1924年8月,学校改办三年制初中,更名为石门县立初级中学。
1925年2月,因军阀混战迁往白云山江宅。
1939年2月,迁至距县城65里的南圻竹坝桥办学。
1942年,学校重新迁往县城,以秀峰书院为校址办学。
1960年,学校奉命改名为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
1995年,为了促进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学校与石门县二职中合并,更名为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成为一所普职兼容的综合性高中。
2008年9月,湘北职业中专普高部迁往石门县二都乡。
2009年,学校正式与湘北职专分离并重新以湖南省石门县第二中学为校名,现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