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期,我们说了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楚襄王。从中知道了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兵败于秦,迁都于陈(今淮阳县城),在陈长达38年之久,病卒陈地,葬于此故名。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陵墓吧!
楚顷襄王墓在淮阳县城东南5公里瓦房庄西,淮阳至郸城公路南侧。墓在两座南北相连高10米的封土堆上,形似马鞍,故又称“马鞍冢”。经考古工作者发掘证实,此冢为两座战国晚期大型楚墓。其南墓平面呈“中”字形,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3.4米,5级台阶;经考证:这里墓主应为楚顷襄王,而北墓平面呈“甲”字形,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5.3米,7级台阶,其应是陪葬墓,即嫔妃之墓。。墓中文物早已被盗,但是其规模和意义依然存在。
除此之外,其两墓西50米处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车马坑。北坑南北长55米,东西宽4.72米,西侧有2个斜坡通道,南部葬有肩舆(轿)和沉质器物,中部葬马24匹,车8辆,猎狗2只。西北角埋葬有鼎、敦、盒、壶、钫、高柄壶、盆、箕等陶皿器。陶鼎高大而精致。8辆车上的铜铁件基本齐全。车辆上有铜车辔,铁轴承(大小铁杠),车棚上的轺、盖弓帽、车辕上的衡、环等良好。马是杀死后移到坑内的。从排列及车辕看,可以知道车的种类有:安车、轺车、猎车。驾车马数有1匹、2匹、4匹不等。猎狗骨在猎车之马旁,狗颈上配有贝型玉饰。南坑长40米,宽3.7米,东侧有斜坡通道,葬泥马20余匹,车23辆,旌旗6面。车的种类大部分为战车,其中一辆,车厢周围安装铜板数十块,颇似现在的装甲车。有一面旌旗上镶嵌贝壳呈梅花型,极为壮观。
楚顷襄王墓及陪葬墓这两座墓和车马坑是目前考古发现形制最大,埋葬马匹最多,陪葬品最丰富的战国楚王室大墓。这批文物的出土,对考古学家们研究战国晚期楚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其进行开发建设,与西安“秦王陵”、“兵马俑”一样受到游客的青睐和欢迎。欢迎来淮阳参观。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danjun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098285590/home?wvr=5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9828559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