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走遍黄骅吃遍黄骅美食带领大家领略黄骅人土风情的李敬文,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美味的海鲜--梭子蟹。
从黄骅市区一路向东,沿着南排河的堤岸能一直走到海边。南排河是一条人工河,上世纪50年代根治海河的时候挖掘。南排河镇工作人员韩俊英说,这条河一半是淡水,一半是海水,“淡水里产鲫鱼,海水里产梭鱼,今年雨水多,淡水里的鱼就会被冲到海水里”。
大雨将至,渤海边的蟹池旁,蟹农们不慌不忙地收绑梭子蟹。
夕阳西下,河两侧的滩涂上有晒盐的盐场,有高高的风力发电机,近处则是大片的芦苇。沧州旧时尚武,解放前,许多土匪与强盗曾经晚上悄悄地潜伏在河滩上的芦苇丛中,白天则是渔民,出海打渔。离大海越来越近,闻得到海水的腥咸味道,离梭子蟹也越来越近了。
南排河镇没有耕地,许多人世代靠海吃海。汪竹军家在海边有70亩的养殖水面,养殖梭子蟹和基围虾,“一年能收七八千斤蟹,每斤能卖40多块钱”。汪竹军正在下网捕蟹,网是轻巧的细网,两个人各持一端,在两岸缓慢行走,水里的蟹被粘到网上,一网能粘住上百只,大大小小。岸边几个人迅速把蟹从网上取下,用胶皮套裹住蟹钳。一些尚未发育成熟的小蟹,被重新扔进水里。
梭子蟹外形两边尖尖,形同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生性好斗,两只蟹经常撕咬在一起,需要人们劝架拉扯开。有专门收蟹的人到蟹塘里做买卖,他们把蟹装箱,运抵天津或北京的海鲜市场。
在南排河镇,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海鲜市场,就在国道边上,经常有巨型卡车经过,卷起阵阵尘土。海鲜市场里的妇女戴着头巾,叫卖着梭子蟹、皮皮虾、梭鱼、对虾……这都是渤海的特产。普通的梭子蟹能卖到四五十元一斤,而每只一斤以上的大蟹,售价则是120元左右。
市场上的人教给我们挑蟹的秘诀:蟹背青白,掂起来坠手,说明饱满;肚皮微微发红,说明黄满膏肥;如果连最边缘的“梭子尖”也透着红色,说明里面是满黄,味道最佳。
梭子蟹的本地料理法则
每年10月份,在中国美食传统中是“蟹季”,关于海蟹与河蟹谁更好吃些的争论由来已久,从无定论。对于黄骅人来说,最好吃的莫过海蟹,海蟹之中最好的是梭子蟹,以产地而论,最好的则是黄骅出产的渤海梭子蟹。
黄骅锅灶鱼,将海鱼与面食相互搭配。农业与渔业、土地与海洋,在这里构成了微妙的平衡。
青蟹需用盐水腌渍8个小时。
周之利是南排河镇人,乡村厨师,十里八乡谁家有红白喜事总是喜欢请他张罗。让他自豪的是,他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专门教人们做青蟹。在南排河镇政府招待所,他准备了各种调料,准备着一道腌青蟹。在海边,盐是最容易得到的防腐剂。全国各地的海边都有自己独有特色腌蟹的做法,比如宁波的盐炝蟹。青蟹的做法相仿。周之利先是准备卤汁,其中少不了各种酱油、香料以及大量的盐,还要加入虾酱油,这是制作虾酱的附属物,味道鲜香,是调味的秘密。调好的卤汁静止放凉,把鲜活的梭子蟹放到里面,腌渍8个小时,青蟹就做好了。
厨房的另外一边,一个姑娘正在蒸螃蟹。这是最普遍的做法,而清蒸梭子蟹也有一些技巧,“需要用剪刀在螃蟹的背部刺一下,要不然螃蟹在锅里会继续动,很容易蒸出来掉腿”。
青蟹在当地也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只用盐与虾酱油腌渍,做好的青蟹黄呈膏状,咸香浓郁。而蒸好的梭子蟹肉质肥美,与大闸蟹相比,各有千秋。周之利说,黄骅的梭子蟹之所以品质好,是因为这里的海边不是沙地,而是泥地,微生物充足,蟹能养得更肥硕。
在海边,人们往往能想出各种料理海鲜的绝活。在黄骅还有一道糟梭鱼,其做法颇有点像徽菜中的臭鳜鱼,都是利用发酵来保鲜,并赋予食物更多的浓郁滋味。糟梭鱼选取当地最常见的梭鱼,抹上盐,特别之处还要抹上一层小米粥,再抹一层植物油,码在坛子里,放在太阳下,等待它慢慢发酵成熟。糟梭鱼的制造过程漫长,往往需要六七个月。做好的糟梭鱼只需要蒸一下就能上桌下酒,吃一口是浓重的咸,回味有一些芳香。这是一种时间沉积之香,那种奇异的味道犹如在口腔中爆开的烟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