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率领129师386旅的一个独立营在曲周县的大由村住过3个月,在此留下了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其中,为部队买布做棉衣的故事,作为一段佳话,一直在百姓中流传至今。大由村在曲周县城西南15公里处,位于曲周、永年、肥乡三县的交界地带,从战略防御上讲是比较安全的。那是在1942年秋后,天气渐冷,需要备棉衣御寒。此时部队的几百套军衣也就成了一件大事。
在曲周东关路南有一个陈家父子经营的绸缎布庄,名号谦丰泰。他们的货物齐全,名传百里。陈掌柜有6子,家大业大,人品忠厚,并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因此,邓小平决定和谦丰泰做这笔生意。他相信陈家父子不会出卖八路军。曲周城是日军主要据点,城门和吊桥上都有岗哨把守。行人出入都要出示“良民证”。城门早上开放,晚上吊起。城楼上有哨所,昼夜有哨兵。城内驻着一个大队的日军,大约一百多人,伪军保安团有三百余人,此外还有宪兵队、警备兵、新民会和洋狗信鸽。在县境内主要乡镇道路设有炮楼。老百姓叫“钉子”。如南桥口、河西的滏河大桥、霍桥、塔寺桥、大弟八等村都有炮楼。在县境内的炮楼可谓星罗棋布,且每一个“钉子”上都有一支小分队的兵力驻守。到东关街必须经过塔寺桥、南桥口关卡。一天午后,谦丰泰店的陈掌柜坐在柜台里边正静静地等客上门。突然,门前一矮一高来了两个陌生人,陈掌柜见有人进来,连忙上前迎接说:“先生,里边请。”那矮者说:“不客气,我叫邓小平,掌柜姓啥”? 陈掌柜听到邓小平这个早已熟悉的大名,此时此刻他心情既紧张又惊喜,忙出言答:“我姓陈,您需用 些什么绸缎布料?”
这时,邓小平点燃一支香烟,随手翻看一下柜台上摆出的平纹白布,又看了三间门市货架上摆满的绸缎布匹,点点头赞许谦丰泰果然名不虚传,可为曲周第一大户。随后他便对陈掌柜说:我要这样的白布一百五十丈,有货吗?”站在邓小平一旁的的陈掌柜回答说:“有,有现货,你怎么拿法?”邓小平说:“莫要忙,我还要你给我染成黄绿色,十天内送到大由村,就是西南那个大由村。你到过那个村吗?”陈掌柜回答说:“我去过大由村,知道的,十天也可以染出来,就是颜色不好买,还要去顺德府。”邓小平听他提出颜色有困难,微笑一下说:“颜色不成问题,不用去顺德府买,到乡下摘些槐子就是上好的染料。”随后,邓小平又说:“这笔生意我没钱给你,我给你绸缎布,一件换一件,另外再给你加上一百两银子做染费。你看这笔生意能和我做吗?”陈掌柜忙说:“能做,不赔钱,就是赔钱,我也要给邓先生染好这批布。”邓小平又说:“货到给你结算。你注意一下,过塔寺桥,一定在早饭时。我们走啦。”说完,就从陈家胡同向南走去。邓小平和警卫员走后,陈家人惊喜交加,然而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同感,严守保密,因为一旦日本人知道了,就要被杀头。所以他们小心谨慎忙于染布,时过七天就将布料染完了色。为了安全顺利通过塔寺桥的“钉子”,陈掌柜又专门到塔寺桥村会了一个朋友,买通了路口上的岗哨。第二天一大早,一辆满载黄绿色军装布的车经过伪装,在掌鞭的驱动声中上了路。陈掌柜就坐在辕外手。当他们到达塔寺桥时,陈掌柜的朋友已在此等侯,他见人和车到了,就向哨兵抬了一下手,于是吊桥就放了下来,大车顺利通过。当大由村就在眼前时,陈掌柜发现一路上时远时近跟踪的几个人此时不见了,他马上明白,这是暗地保护他们的八路军。此时,大由村到了!说话间,十几名战士已从村口出来迎接送货的陈老板了。货车赶到一家院内,一名战士将陈掌柜带到北屋一间房子里。
正在写东西的邓小平见陈老板准时到来,忙起身与陈老板握手,随即请陈老板坐下,问长问短。一会儿,一位战士进来:“报告首长,卸下五件,装上五件,请陈老板过目。”此时,邓小平站起身来从柜子里取出元宝说:“请陈掌柜收下这一百两银子。”陈掌柜不好意思收邓小平的加工费,坚持不要,邓小平严肃地说:“我们八路军说话算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铁的纪律,你就收好吧!”陈老板万分感激地将元宝收了起来,别了邓将军,一声鞭响,离开了大由村。选自《邯郸晚报》(1999年10月13日)
更多河北曲周的历史简介河北曲周的历史文化,典故,传奇,名人,特产 梧桐子曲周区县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quzhou.html
刘梦滋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iumengzi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iumengzier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632745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