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传统节日之开巷口

家乡区县: 福建省芗城区

    漳州的七月普度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鬼节不只是七月十五日一天,而是整个农历七月。民间以为不得善终之人,其鬼魂阴曹地府不收留,这些孤魂野鬼便到处游荡。漳州民间把这些无祀之鬼称为“大众爷”、“有应公”、“好兄弟”等,对他们的礼拜极为虔诚。七月又是瘟疫蔓延流行的季节。要禳除瘟疫,就要把这些伤亡野鬼打发走,认为普度就是最好办法。因为食物一入口即化为烈火,所以饿鬼既饥且渴。因此,寺院要举行诵经法会、水陆道场,借助盂兰盆会让饿鬼得以进食,称为“开焰口”。据说,漳州是因为早先全城在同一天举行普度,常引起市肆争购拥挤,发生纠纷磨擦争斗,所以改让城厢各个街区拈阉轮流在七月中的一天举行盂兰盆会。《漳州杂诗》记载:“若敖不用八关斋、七月兰盆次第排,欲看馒头山数丈,须来公府大埕街。”既将普度延长为一个月,民间就有七月是“冥府开禁、鬼魂过年”的说法,这样便要规定一个起迄日期,从而便将“开焰口”讹为“开巷口”(即开地狱门),继而便有“关巷口” (关地狱门)与之对应。
    漳州旧时在六月底“开巷口”,七月一日开始,轮流祀孤鬼,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终夜不熄的灯笼(即普度灯,又称“路灯”),灯上写“七月流火”或“阴光普照”等,有花鸟人物图案。这种普度灯终月不熄,直到月底“关巷口”时才把此灯烧掉。一般人家祭供无主孤魂用四碗素斋:芋头、菠萝、龙眼和擦棵(以糯米饭加糖捣成),外加一碗白菜米汤。
    民间认为,开了“巷口”,冥间的鬼魂就会到阳界来,他们首先会回去看看老家和子孙,因此,家家户户要准备祭品,供自己死去的亲人享用,在祭祀了家人之后,才会将一些祭品施合给饿鬼孤魂。无论是盂兰盆会的目连,还是地官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的托世身份舜帝重华,都是孝子。普度的意义还是孝亲重于普施,所以旧时在开巷口后的整个七月,家祭是没有间断的。

wm235Z2D7IDR(2014-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