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的民俗

家乡区县: 唐山市路北区

唐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四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

息,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唐山的评

剧、皮影、乐亭大鼓有

冀东三枝花

美誉,唐山还是唐剧的发源地。

清朝末年,评剧诞生于唐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多少代评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现在

评剧已是影响广泛、流派众多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先生是唐山市滦

南县人,滦南现有成兆才纪念馆,建有成兆才大戏院,成兆才评剧团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

唐山曾于

2000

——

2002

年连续举办了三届评剧艺术节,

来自全国各大剧团和各个流

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汇集唐山,把艺术节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对评剧的振兴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

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1909

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

"

蹦蹦戏

"

"

落子戏

"

,又有

"

平腔梆

评剧

子戏

"

"

唐山落子

"

"

奉天落子

"

"

平戏

"

"

评戏

"

等称谓。

1935

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

,因为上演剧目多有

"

惩恶扬善

"

"

评古论今

"

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

"

"

1936

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

"

评剧

"

的名称刊载于《大

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1]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

》《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

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

5

20

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佑沐风丶(2014-04-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