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表现领域(2)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通俗易懂,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韵味隽永,耐人寻味。[6]
客家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生产谚语。总结生产经验,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畜饲养、手工作业等内容。
如“早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春锄泥,夏锄皮;干锄浅,湿锄深”,“猪要喂得饱,牛要喂夜草”等。
②社会谚语。反映阶级压迫和社会人情世态等内容。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杨梅一样花”,“有钱能使鬼推磨”,“缸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等。
③生活谚语。总结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经验,反映人民的世界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
如“两脚站得牢,不怕大风摇”,“丰年当作歉年过,碰到歉年不挨饿”,“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人前听”,以及“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等。

童谣

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客家童谣,词句长短不定,句式简短,韵脚多变,节奏明朗轻快。这些童谣与客家民谣一样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所以琅琅上口,小时念熟到老不忘。与客家民谣不同之处就是客家童谣只朗诵而不唱。客家语的声调有六或七个,颇富音乐韵味。下面列举很久以来在客家民间流传的一些童谣,以供欣赏。
★排排坐
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涯打锣。新妇灶背炒田螺。田螺谷,刺到家官脚,家官呀呀呀,新妇哈哈笑。
★小郎读书
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挑担箩夹等嫂归,归来花缸无滴水。鹅挑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熝 疤嘴。[8]
★菱角子
菱角子,角弯弯,大姊嫁在菱角山。老弟骑牛等大姊,大姊割禾做佘(读音为:she)唔得闲。放撇禾镰拜两拜,目汁双双流落田。
★伯劳
伯劳母(读音为:ma),嘴大大,有嘴说人家,没嘴说自家。
★萤火虫
萤火虫, 找草丛, 翻转屎窟, 吊灯笼。
★月光光,秀才郎
月光光,秀才郎,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头一口塘,种诶里麻八尺长,长诶拿来教酒食,短诶拿来教姑娘。
★两姊妹,学种菜
两姊妹,学种菜,种菜难弯腰,学打雕。雕会飞,走到半路哭累累。朋友问道哭什么?没伢没娭真吃亏。你去归,猫狸子担水,狐狸子煮菜,猫公上楼抓礤菜。
★先生教我人之初
先生教我人之初,我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飚过河,先生嗯奈何,野猪飚过壁,先生裆恰恰。

戏曲

客家戏曲,从源流分,可有这么三种:(一)来源于当地民歌,综合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兄弟剧种养分而发展起来的本地戏曲剧种,如:采茶戏、山歌戏等。(二)外地传入当地而逐渐地方化的剧种,如:汉剧、傀儡戏等。(三)外地剧种而以原来形式流传于客家地区的。如:祁阳戏、京戏、越剧、赣剧等。


采茶戏分赣南采茶戏、闽西采茶戏、粤北采茶戏、广西采茶戏、台湾客家采茶戏等。
文学

饮食

酿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这道菜是根据北方酿饺子演化而来的,由于南方稻多而少麦,又盛产黄豆,人们便把豆腐当作饺皮酿进肉馅煎煮熟,发现味道特别鲜美,于是便成了客家名菜。馅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丰俭而定。一般以五花猪肉为好,配上少许香菇、鱿鱼、虾仁等,加上味精、盐,将馅酿进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块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转煲10多分钟即可吃。兴宁北部山区有用猪肉与葱白酿豆腐的,别有一番风味。蕉岭人喜用海乌咸鱼或鸡蛋瘦肉作馅。南雄人有油烧豆腐的作法。福建连城有著名“四堡酿豆腐“,浓香软嫩,清爽可口,吃后不忘。寺庙膳食中的斋酿豆腐,馅料为花生仁、韭菜、葱白、腐竹,植物油炸、煎、煮均宜,香味四溢,吃不腻口。酿法上,梅县人最奇特,以三角块造型。烹制手法上,有红烧,有炸、煎、煮、清蒸的,有半煎半煮的,也有打火锅的。五花八门,争奇斗艳。

客家擂茶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 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

客家茶艺
,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htw014(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