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经济

家乡区县: 安徽省五河县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二产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2011年达到8.53亿元,是2006年的5.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2011年达到92亿元,是2006年的7.7倍。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克服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影响, 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3.41万吨。先后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和国家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迈进,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市级养殖小区30家,水产品产量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2011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6.74亿元,是2006年的1.6倍。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2.7%。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殷实、幸福。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是2006年的13.5倍。年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已达43家。海华科技、天麒面粉、顺鹏米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轻纺服装、农副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年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具有五河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举全县之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规划面积61.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亿元,25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 “五通一平”,路网、电网、管网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已吸纳255家企业入驻。2011年开发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73.5%,开发区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2011年达到33.4亿元。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为契机,建设和改造农家店340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发展农资连锁店78个,全县各类商贸流通业经营网点9000多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覆盖城乡的商品流通和农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2010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一产增加值35.3亿元,二产增加值29.3亿元,三产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5%、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55.7%。财政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4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515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411元,同比增长15%。

  全年向上争取工业项目资金1800万元,为企业实施各类补贴、补助525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注册资金达到1亿元。企业评级、信用担保、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四位一体的“五河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试验区有望获批。年内中小企业累计融资17.3亿元,比年初增长30.7%,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全市18.5个百分点。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年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14家。预计,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49%;完成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46%。富源电子、飞宇轴承等3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环球纺织、岚岛重工等4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6个。加强品牌创建,五通牌蓄电池喜获“安徽名牌”称号。加快外向经济发展步伐,全县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备案企业发展到41家,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10家,进出口总额完成920万美元,同比增加400%。

  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252个,新增个体工商户2076个,33家企业跨入规模企业行

  列。小溪、头铺、双忠庙、武桥4个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47家,创造就业岗位1042个。

  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投入资金1.1亿元,完善了园区路网、电网、管网及绿化、亮化设施,提升了承载大项目、大企业的能力。城南工业区、沫河口工业区共入驻企业208家,其中投产90家,在建118家。预计,园区企业全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农业生产连续7年增产增收,水产品产量进入全国200强。“沱湖螃蟹养殖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成功,沱湖乡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德翔木业等7家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行列。金皖鹅业等6个市级养殖小区通过验收。“粘龙”米面粉等3件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樵子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淝山水库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项目工程全面完成,维修水毁生产桥梁38座,疏挖山塘100面。“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2.2亿元。

  全年完成总投资3282.3万元的19个市县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和1个省级项目,全县新增耕地5368.5亩。

  正在实施的1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复垦规模4410亩,已完成拆迁面积149万平方米,建成农民新居445套,沫河口三铺、东刘集大程、武桥朱圩等已初具规模。通过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重点项目点供,预计可争取土地供应指标14608亩,位列全省县级前列。

  徐明高速开工前各项工作基本完成,蚌五泗高速前期准备顺利推进,县级投资1.2亿元的园集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县城西环线破土动工。全年养护、铺设县乡道路178公里,铺设村村通水泥路面63.5公里,乡镇农班客车改造基本完成,快捷通畅的县内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招商引资全面增量提质。全年签约工业项目97个,累计到位县外资金49.86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在建11个,重点在谈43个。投资10亿元的赛远薄钢、华芳纺织,投资7亿元的雨润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五河。随着一批大项目的相继建设,机械、针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年成功举办春节、清明节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在 永康、温州、蒲田等地多次举办投资说明会,组织小分队招商220次,组建6个专业招商分局,3个产业招商分局长驻珠三角、长三角,广泛接触企业,有效推介五河,2000余名中外客商来五河考察、洽谈。全县招商引资呈现出数量多、大项目多、后续强劲的良好态势。 [4]

  农业:农业总产值32.7亿元,增长34.1%。粮食总产63.5万吨,增长115.3%;经济作物总产88万吨,增长67.1%。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品率达85%以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达23万亩。肉类总产6.5万吨,增长3%;水产品产量4.5万吨,增长7.1%。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1.6亿元,增长12%,实现利税3.2亿元,增长12.4%。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场)”称号。汉白玉贡、双丰面粉等4家企业被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沱湖螃蟹荣登“全国十大名蟹”榜,汉白玉贡米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自主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五优一号”在全国区域综合测试中位居第二,在安徽、河南、江西、江苏、湖北等省试栽成功。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完成成片造林3.7万亩,完成四旁植树280万株。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增长10%。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1685万元,完成预算101.8%;完成财政支出23127万元,增长6.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亿元,增长23.0%;各项贷款余额13.4亿元。

(2014-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