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爱情蜕变为快餐的时代,游走在苏州,看看那些与爱情故事相关的景点,读读那些绵延了千百年的爱情故 事,体验爱情的厚重,发掘城市被忽略的风景。
故事一:双剑化龙——干将与莫邪
故事梗概:干将奉吴王阖闾之命铸剑二枚。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始终未成……若铸剑不成,必得吴王赐死。妻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说完,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吴王得知剑藏,遂扣干将。剑忽从匣中跃出,化龙而去,干将亦携阳剑腾飞而往。干将莫邪,双剑化龙,千古爱情之绝唱,自此无人称勇士。
与苏州渊源:干将莫邪为姑苏(苏州)人氏,故事发生在春秋吴国之姑苏城。城内旧有干将坊、干将墓。今苏州有干将路与莫邪路纪念二人,其中,干将路为原干将坊衍化而成。
相关景点:莫邪路环古城河沿岸
干将莫邪的故事在苏州已流传数千年,但是很久以来,苏州只有纪念干将的地名,如原来的干将坊、干将门,后来的干将路,却一直没有纪念莫邪的地名。从2003年5月起,苏州人让这对夫妻在地名上得以“团聚”,将沿苏州环古城河东段的原来7段小路,即侉庄路、葑门西街、庄先湾、后庄、气象路、网船湾、糖坊湾连接起来,合并命名为莫邪路。
得益于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莫邪路沿岸形成了一个大型带状亲水公园,绿地、驳岸、城墙遗址,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画卷。过了相门桥,沿河设立了长长的木栈道,不时有行人走过,临河远望,呼吸春的气息。
故事二:泛舟五湖——范蠡与西施
故事梗概: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选中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西施。才子佳人,相逢一见钟情,然国难当头,范蠡遂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宠爱有加,歌舞宴平,从此,对越国也放松警惕。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被围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无路,挥剑自刎。越国胜出,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
与苏州渊源:东汉《越绝书》载:“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据考证,范蠡从今苏州吴中长桥石湖越来溪附近蠡墅入五湖。石湖风景区有范蠡祠,祠内壁画形象地描绘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苏州震泽原有范蠡钓台,在蠡泽应天寺前。相传范蠡灭吴功成,与西施泛舟五湖垂钓于此。钓台叠石为矶,别无建筑。今毁。
相关景点:范蠡公园
范蠡公园位于苏州吴中区长桥街道蠡墅社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500多年前的吴越春秋时期,是吴国木帆船的制造基地,也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蠡墅得名于范蠡曾隐居在此,相传,范蠡携西施从这里出发“泛舟五湖”,开始经商作贾,后被尊为“商圣”、“文财神”。
故事三:鹊桥传说——牛郎与织女
故事梗概: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平素在天上织云彩,牛郎则在人间放牛。某日,牛告诉牛郎说,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洗澡,届时可取仙衣一件,织女若找衣,就还给她,并向她求婚,她定会答应。牛郎按此去做,果然应验。织女和牛郎结婚,生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便把织女捉回天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牛郎听从,便用竹框挑着两个孩子,追到天上,此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划出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相望啼泣,最终感动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与苏州渊源:据《中吴纪闻》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已流传于现在的苏州太仓科教新城一带,至今太仓尚流传有牛郎织女的众多传说故事和相沿成习的“七夕节”风俗,并保留有中国唯一一座织女庙遗存。南宋范成大《吴郡志》等文献资料上亦有“牛郎织女降生黄姑”的记载。黄姑者,《荆楚岁时记》牵牛所谓“河鼓”之讹音,太仓黄姑村(今胜昔村)也。2008年,太仓市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七夕文化传承基地”称号。
相关景点:太仓织女庙
牛郎织女的传说降生太仓绝非空穴来风,这与太仓是江南鱼米之乡、产棉区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和当地妇女望穿秋水般希望丈夫捕鱼归来的心情、织女渴望与佳人团聚的心情死有天然吻合。这也是太仓现在保留的七夕“七巧会”等民间风俗的最好诠释。
在黄姑塘村,现今还有一座历经数百年的古庙,这座古庙就是《吴郡志》和《中吴纪闻》里所写织女庙。里面有一个神女的塑像,空荡荡的,但时常还有一些人去烧香祈祷。虽然很简陋不堪,比之那些穿凿附会的假古迹、伪古董要有价值得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