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
策划(企划):决定制作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背景等构思。这一阶段和下面的剧本阶段大多会都由编剧完成,所以往往被误以为就是剧作。
编剧(脚本):文字化的制作实施依据,主要目的是分场、设计对白、提供情绪和动作的发展思路、大致估计动画片的时间分配。
台本:收集一些文字、声音、图片或影像资料,使故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并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展开,有条件的会组织主创人员到外面采风,邀请顾问等等。
中期:
镜头设计:根据前期的设计,按故事板画面来设计每个镜头的实施方案,包括透视、光线、动作、背景、镜头运动、分层方案、时间等因素。为原画、特效制作、合成师和背景绘制师提供工作依据。画面表述不清的可以用一些特殊符号及文字说明。
上色:对动画场景进行着色处理,按情节、气氛等因素进行调色。
后期:
特效制作:传统的动画的一些特效,基本是一些摄影特效,例如光晕、重复曝光、推拉摇移等技术,都由摄影师来完成。
视觉合成:把动画部分、背景部分、特效部分按分场美术设计、镜头设计稿的要求进行合成为一个个单个镜头。
影片剪辑:把一个个的镜头按镜头关系组接起来,动画片与电影不同,它的剪辑方案需要严格在前期故事板时具体化,以便降低耗片比,节约时间和成本。
声音混录:把配音、音乐、声效等声音素材根据前期的设计计划与视觉部分合成,到这一步成片基本就成形了。
输出:按规定格式及形式输出,以供交易和观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