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镇坐落在美丽的西江河畔,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古姓和劳姓祖先从外地迁移到此居住建圩,故名古劳。相传清代以来,古劳民间一向有酿制面豉风俗习惯,古劳面豉已成为一种乡土特产,大规模制作出售约在清朝道光年间,其中包括当时著名的调珍酱园。
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鹤山县宅梧人杨氏商人因西江水澈,民间酿造面豉之盛行,于是在现古劳镇东宁街创办调珍酱园,经营面豉、酱油。直至解放前的数十年里,古劳镇制造古劳面豉的作坊众多,但杨氏后人杨其泮所独创的面豉却独占鳌头,最为家喻户晓。由于杨其泮独创的面豉特殊的制作工艺和选料包装上的精益求精,所生产的古劳面豉风靡一时,远近闻名,一些华侨还将面豉带往美洲,作为怀念家乡的特产,他也因此一举成名,发家致富,成为了古劳面豉这独特品牌的代表人物,调珍酱园也作为重要作坊传承不衰。
100多年前,在鹤山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见让人熟悉的历史场景:老人挑着一副担子,装着满满两缸古劳面豉酱,穿街走巷,一路叫卖。凡买过古劳面豉酱的人都知道,以前的面豉酱用报纸一包就拿走,而古劳面豉干透、水分少、油重,报纸包着不透底,放在厨房,即使吃完了最后一点也不会发霉。
杨其泮,生卒年不详,广东鹤山宅梧镇人。据说杨其泮先生的祖辈因西江水澈,当地民间酿造面豉之盛行,清道光三十年在现今古劳镇东宁街创办调珍酱园,专门生产面豉与酱油,而其后解放前的数十年里,杨其泮先生所独创的面豉家喻户晓,成为古劳面豉品牌的始创人,然而由于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动荡的历史原因,还有调珍酱园收归国有等原因,大部分关于杨其泮及其祖辈、调珍酱园的重要资料已全部散失,包括调珍酱园的地契、牌匾、营业帐本等,所得材料只能从解放后的《鹤山县工交史志通览》、古劳原住民以及归侨口述得知。
任权泮,广东鹤山古劳镇人,现任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六十年代末开始在当时的国营酱油厂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作为企业骨干,历任厂企党支委、车间主任,1987年被委任为副厂长,1990年10月被正式任命为厂长,1991年被聘为企业干部,享受企干十一级待遇。鹤山市酱油厂于1996年6月经批准改组为鹤山市酱料食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1年,改为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