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金融遇上《匆匆那年》(3)

家乡区县: 龙泉驿区

案例三:“平安好戏” 《匆匆那年》

11月18日晚,“三马”参与华谊股份定增。中国平安在入股华谊的同时宣布推出一个名为“平安好戏”的娱乐金融产品平台,除了高收益,还会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娱乐衍生权益。

平安好戏推出的首个项目是与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开展联合营销,推出三款专属理财产品。

一款是平安银行为“平安好戏”订制的一份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5.2%、5万元起购、40天赎回,仅限于“平安口袋银行”每周三发售;

第二款是“平安财富宝”大额盈货币基金,首次购买最小金额也为5万,7日年收益率为5.478%;

第三款是壹钱包的活钱宝。

“平安好戏”法律分析:

“平安好戏”首次推出的项目中涉及到和三款理财产品的合作,但模式比较简单,属于单纯营销类,即“购买理财产品享受收益获取电影的相关消费权益”,并未涉及到平安资金的投入,理财产品仅为电影授权的联合营销,不改变原产品的投资方向,亦与电影票房收益无关。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风险较小。

但平安负责人称未来“平安好戏”还将和平安旗下业务结合,推出娱乐投资产品和娱乐众筹等跨界金融产品,“产品形式将多种多样,可以是覆盖草根人群的互联网众筹产品、也可能是针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大额信托或私人银行产品。”

虽然平安目前还未推出与电影收益直接相关的金融产品,但其同样要面临和“娱乐宝”“百发有戏”同样的法律风险,他是否会躲开众筹概念而重新设计娱乐金融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默箫笙(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