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历史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揭阳市西南部,东毗汕头市潮南、潮阳2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汕尾市陆丰、陆河2县(市),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揭阳市榕城区,地处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市境东西最长距离50公里,南北最长距离38公里,市界线周长约206公里,全市区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其中耕地38.4万亩,占15.8%,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市区规划控制区220平方公里,建成区36平方公里。普宁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屹立于流沙大道之上的铁山兰。高耸的铁山兰历史悠久,即是普宁市的市花,又是普宁人一种精神象征。除此之外,普宁市的著名建筑还有中华新城、金叶大厦、德安里以及洪阳文峰塔等。
普宁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纺织服装是该市的主导产业,另外一个支柱产业是医药。2010年普宁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99.06亿元。
2008年普宁新增注册商标4112件,全市有效商标达11041件,总量跃居全省县级第1名,全国第15名。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全市现有省著名商标22件。
自然地理
普宁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榕江、练江和隆江三大水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为宽广平原,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有台地分布,全市诸山为莲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市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气温高,夏长冬暖春来早,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每天平均约6小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夏季长达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开始到10月中旬方见秋意,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夏季气温高而无酷暑,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气温28℃左右,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每年在3天以内。冬季时间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这一段时间里,本区受冷空气控制,降水量小气温相对较低,但极少有严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气温仍>13℃,高于气象学以日平均气温≤10℃为冬季的标准,到2月份雨季开始来临,气温回升草木萌生,虽然仍有寒流的威胁,但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难过早春景象。1959年—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2101.5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为3165毫米,最少的2004年为1233.3毫米,累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2%。
历史沿革
先秦时代,普宁地区为百越之地,目前已在普宁境内发掘管理了多处先秦时代的百越文化遗存。1982年于普宁市广太镇省、地、县文博部门联合发掘的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窑群遗址——虎头埔古窑址,见证了百越文明的鼎盛时期,证明了百越文明在独立于中原文明在今普宁一带已发展出与中原文明相媲美的地域中心文化,影响远及珠三角和闽越地区,否定了以往岭南扬越俱为化外蛮荒之地,与中原文明同为中华文明,尤其是粤、闽、台地域文化的根源。  秦朝平定岭南后于南海郡设番禺、四会、龙川、博罗四县,普宁地分属龙川、博罗两县(古博罗县辖西南部,其余辖于古龙川县)。秦末汉初南越国时期又析龙川东部建揭阳县(即后来的南海亭、义安郡、潮州府、汕头地区),普宁原龙川辖地属之。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后,普宁地重归西汉王朝中央政权管辖。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废揭阳县后大部分隶属东官郡潮阳县,并在之后在古潮阳之下从属义安郡、潮州府等;西南部则历属海丰县、安陆县、惠来县管辖。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明朝廷批准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水、黄坑三个都的地域取“普遍宁谧”之意首建置普宁县。(一说取“普遍安宁”之意置普安县),隶属潮州府。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普宁首任知县赵钺到任,县衙初置于水都贵屿南安、北林境内。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刘钝于厚屿(今洪阳)营建城垣,万历十年(1582年)洋乌、水2都被划归潮阳县管辖(一说当年方改普安为普宁),万历十四年(1586年)县治迁于厚屿(今洪阳镇)。 清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巡抚杨文乾奉旨批文将潮阳县戎水都170个村、贵山都西半部93个村以及洋乌都尾段45个村划归普宁县管辖,在明、清两代普宁县隶属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在流沙镇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普宁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专员公署、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市,1950年3月1日将惠来县的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的大坪乡以及揭阳的九斗、乌石村划归普宁县,1952年普宁县驻地由洪阳迁至流沙镇,1958年12月惠来县并入,1961年3月惠来县析出。1993年4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71号文)批准普宁撤销县建市(县级),隶属揭阳市管辖,2003年撤销黄沙、南阳2个乡和石牌镇分别并入船埔、梅林、里湖3个镇,尤以崖涧野生素心兰花闻名,花开时节香溢四野,“铁嶂兰芬”为旧时普宁八景之一,铁山是普宁的“镇山”,现“铁山兰”为普宁市城徽。
行政区划
普宁市现有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池尾、侨新、侨东7个街道,占陇、军埠、下架山、大南山、云落、高埔、大坪、船埔、梅林、里湖、梅塘、燎原、大坝、赤岗、洪阳、南溪、广太、麒麟、南径19个镇,后溪1个乡以及马鞍山、大坪、大池3个农场,下辖518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居委。
侨乡
普宁是著名侨乡,从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事业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也为普宁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铺设了虹桥,现全市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83.5万人遍居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涌现出方方、庄世平这样杰出的国家侨务工作领导者。旅外侨胞中大多业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坛人物以及名人学者,他们不仅为侨居之地繁荣做出贡献,爱国爱乡之情也源远流长,仅改革开放以来,侨胞累计捐资就达6亿多港元,在家乡兴建了大批公益事业,还投资逾3亿美元在家乡兴办实业,为普宁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a15002011615
新浪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08e0d30102v0kr.html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6826099.html
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GarlicQWB/home?wvr=5&upfrom=v5

Garlic(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