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垃圾分类模式新探索 垃圾云揪出“邋遢虫”

家乡区县: 广州市荔湾区

 荔湾垃圾分类模式新探索 西村街通过数据发现非居民区产生40%的垃圾

西村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56吨

按处理途径分,11吨外包给区外公司收集处理,45吨由环卫站收集并由区里统一处理。

按来源分,居民区约35吨,辖内单位约18吨,马路垃圾约3吨

按垃圾类别分,3吨作为餐厨垃圾处理,2吨作为低值物品回收,其余作为其他垃圾处理。

废木头5分钱一斤、废玻璃一毛一斤、旧衣服两毛一斤……这些过去难以处理的垃圾不仅全部变废为宝,工作人员采集的信息还能显示谁才是最大的“垃圾虫”。

昨日上午,白鹤洞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正式成立,这是继西村街后又一个垃圾分类促进中心。该中心由白鹤洞街道办事处与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旨在向街道辖内居民和机团单位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服务。

记者从荔湾区有关部门获悉,荔湾区以西村街等街道为试点,着力探索政企合作发展模式,打造垃圾云数据。昔日“层层剥皮”的废弃垃圾,到了互联网时代,或将借助云数据、垃圾分类促进中心等变成新的生产资料,产生新的生产力。

数据够大 才发现谁是真正的垃圾虫

西村街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上普遍认为居民区垃圾最多,是最大的‘垃圾虫’,我们应该先搞居民区垃圾。但是,数据显示却不是这样的……”

“非居民区居然产生40%的垃圾”,西村街有关负责人透露,市场肉菜档、餐饮企业、学校寄宿区是非居民区垃圾的最大制造者。

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就是垃圾云数据的“指挥大脑”,在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一个以“指挥大脑”为核心的数据云端正在建设。

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村街对辖内垃圾的来源与构成进行了详细摸查,并建立起了数据库。譬如,西村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56吨。按产生途径来分,56吨生活垃圾中,居民区约35吨,辖内单位约18吨,马路垃圾约3吨;按照处理途径来分,其中11吨由小区物业公司直接外包给区外公司进行收集处理,其余45吨则由西村街环卫站收集并由区里统一处理;按照垃圾类别来分,3吨作为餐厨垃圾交区处理,2吨作为低附加值物品回收,其余作为其他垃圾处理。

街道负责人表示:“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就可估算出西村街每天的生活垃圾中,非居民区约占到40%。由此,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就不能仅仅想当然地聚焦于居民社区。”

霍bb(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