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之码头风云

家乡区县: 浙江省北仑区

     跳出杭州湾,逐鹿长三角,宁波人跨海修大桥;剪不断,理还乱,英国人揭开宁波和上海的百年纠葛;小白菜,嫩艾艾,宁波商人闯上海;虞洽卿码头发迹,蒋介石落魄借钱,上海滩风云聚会;追逐码头,码头竟然是宁波人的宿命,蓦然回首,原来旧码头不如新码头。

     2006年,全长36公里、投资额高达118亿元、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宁波慈溪县的海涂上正日夜赶工。在所有人都开始相信宁波人修建杭州湾大桥是为了与大上海接轨、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时候——宁波人偷偷地笑了。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大桥修成以后,宁波到上海依然是一个半圆,而大桥及配套的高速公路经嘉兴中转,却将宁波和苏州几乎拉成了一条直线。虽然宁波到上海的里程因此减少了120公里,但这却不是杭州湾大桥对于宁波的意义的关键。宁波人的真实目的绝非只瞄准接轨上海。否则它应该把大桥从镇海修到上海的金山卫,而不是目前这个方案。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更深远的目标:宁波下一步要谋求成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当然不甘心只当上海的附庸。
      但谁要是把这看成一种恶性竞争的话,那就又搞错了!因为宁波和上海,这两座同在东海岸边、同样因码头而兴的港口城市,无论从地缘上还是血缘上来看,它们俩根本就是亲戚!考察一下历史渊源,这两座城市的联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1793年,一个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人,受国王乔治三世的派遣率领一个六百余人的庞大使节团,携带价值高达一万三千英镑的礼物,前来中国拜见当时的乾隆皇帝。当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已经超过了葡萄牙和荷兰而跃居第一位。但中国的闭关政策仍严重束缚英国对华贸易,英国对华贸易只有逆差没有顺差,因此需要破冰。
      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在中国的长江出海口附近开放2个通商码头,乾隆问是哪两个码头,马戛尔尼拿出地图说:这两个码头一个是上海,另一个是宁波。如果还能在宁波的舟山指定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暂住和存放货物,就更好了。
     学者余秋雨 (采访) 宁波的地理方位首先是外国人看上的,他们慢慢北上的时候,就发现了上海和上海周边的这么一个地域,这个地域叫什么呢?叫面向东海和太平洋,背后有一条长江。长江可以概括中原大地,中原大地很多重要城市都沿江而筑,所以把许许多多的文化、资源、经济都和长江联在一起了,而面向的却是太平洋,太平洋对岸当然是美国,太平洋当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所以面对着这么一个气魄的地方呢,他觉得长江三角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国际眼光。

田丽(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