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西秦戏

家乡区县: 汕尾市城区

又名:乱弹班 流行地区:海陆丰一带 特点:西秦戏产生于明末清初,是由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后与当地民间曲艺相结合而形成。西秦戏以正线、西皮、二簧、昆曲为主要声腔,唢呐、大鼓、号头等乐器伴奏,曲调雄浑粗犷、场面热闹大气,深受当地人们喜爱,在东南亚一带也颇有影响。

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主要唱腔有正线、西皮二黄等。正线是其主要声腔,是正宗曲调;西皮二簧和粤剧、汉剧基本相同,是后来吸收的。 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南派武功。西秦戏脚色分"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几种,"打面行"包括红面、乌面、丑等;"打头行"包括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等;"网辫行"包括老生、文生、武生、公末等;"旗军行"包括乌军、红军等。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龚克己》、《三官堂》、《宝珠串》、《贩马记》等"四大弓马戏",《打李凤》、《棋盘会》等"三十六本头戏",《斩郑恩》等"七十二提纲戏"等,《回窑》、《葛嫩娘》、《秦香莲》、《赵氏孤儿》、《游西湖》等剧目也深受观众欢迎。 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小调四类。正线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又分二方、平板、梆子三种。西秦戏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乐队分"文畔"、"武畔"两种,"文畔"使用头弦、二弦、三弦、月琴、唢呐、号头等乐器,"武畔"主要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

persue(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