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村一品”的国际范在发展着自己的鲜活特色。游历村寨,不是单纯地看风光,而是要融入村寨文化,感知村寨生活。“一花一叶一世界,一针一线总关情。”村寨文化,是历史的映照,也是百姓的智慧。民俗生态旅游,正成为时下热点,而这些用特色文化包装村寨,仰或用文化产业拉动村寨经济发展,都是我们长驻足于此的久久沉思。
由云南省文产办主办、云南信息报承办的“云南特色文化企业、特色文化协会、特色文化村寨评选”出炉。大理三村强势入选“10佳特色文化村寨”。
平日里的千年古镇沙溪
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
千年古集市展现白族文化
在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有一个尘封千年的唯一幸存的千年古集市,这就是神秘幽静、美丽古朴、自然和谐的千年古镇-沙溪。
走进沙溪古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寺登街,青铜文化遗址鳌峰山,白族原生文化发源地,茶马古道博物馆,自然交相辉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沙溪镇拥有和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古集市、戏台、兴教寺、寨门、民居建筑和古巷道等大量的历史遗迹。
寺登村内村落历史风貌保持完好,民居建筑保留白族传统建筑风格,民风纯朴,拥有大量的明清建筑、民居院落、戏台和大批名木古树。2001年10月,沙溪镇寺登街区域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与长城等古建筑一起荣登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公布的“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2012年石宝山-沙溪古镇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寺登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白族妇女正在制作蜡染
大理喜洲镇周城村:
全国最大白族自然村 民俗活化石
白族民居周城村,目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全村有富有白族建筑风格的2000多个白族建筑院落,白墙、青瓦、木雕门窗的庭院鳞次栉比,均呈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大气典雅,牢固实用。
周城村地处大理市喜洲镇西北端,下设16个村民小组,拥有2254农户,10370人口,其中,白族占99%。周城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也是大理地区白族生活习俗、服饰、语言、民居民俗活动保存比较完整的白族村寨,有“白族民俗活化石”的美称。
周城村大力开发白族传统节庆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白族“本主节”、“三月三”、“栽秧会”、“蝴蝶泉会”、“绕三灵”、“火把节”和民俗“白族婚礼”、“三道茶”、“洞经古乐”等民族文化传统节日。
“老外”在学习民族手工艺品制作
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
家家有手艺的“中国银都”
新华村不仅有独特的田园风光,而且有着悠久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南诏国时期,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加工民族手工艺品。新华村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发展到如今蜚声中外的“中国银都”,得益于“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创造出绝妙精美的手工艺品。白族匠人用灵巧的双手铸就了一个崭新的新华村。
2000年,新华村被文化部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2004年,新华村石寨子广场建成,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银制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交易基地,被誉为“银都”;2008年,新华村入选省政府命名的 “云南旅游十大名镇”,是唯一以“村”为基础命名的旅游名镇;2009年,新华村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风景区;2013年,新华村入选“云南省30佳最具魅力村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