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糖人供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在古书上多有记载。明代的糖品中,既有做小吃的,也有做宴席装饰的,是“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 叫做“造兽糖”(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三·石蜜》)可以看到糖人贡的雏形。“糖人贡”一词就是由“造兽糖”发展演变而来,湖北的鄂州叫“糖塑”,四川的叫“沙糖罗汉”,徐州因为用于祭祀,因此叫做“糖人贡”。相传丰县糖人贡发源于中原地区,早期为宫廷用品,后流入民间,清代中期传入丰县,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丰县糖人供技艺为世代口授家传,历史上很少有文献著录专门论述。解放前,民生凋敝,一般穷苦百姓及小户人家丧葬及春节、清明节、“十月一”(农历)上坟,祭祀用不起糖人贡,只有达官贵人、富贾大户才用糖人贡。当时糖人贡艺人因缺少资本购买原料,一般都是来料加工。如丰县王敬久(当时任国民党军兵团司令)父亲去世,大办丧事,便是自备原料,由艺人上门制作。“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摘自《论语》),丰县传统民间丧葬祭祀习俗由来已久,沿袭至今。糖人供在近、现代伴随着本地丧葬、祭祀习俗,在丰县传承有序,留存至今。丰县糖人贡在造型上更是丰富多彩,造型各异,丰县糖人贡作品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人物、古代建筑模型、动物与果品、生活及祭祀用具四大类。受古代丰县道教思想影响,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丰县糖人贡制品主要有:《老寿星》塑像、《王母娘娘》塑像、《天官》塑像、《八仙人物》塑像、《宝塔》、《牌坊》、《盘龙柱》、《寿桃》、《石榴》、《十二生肖》、《猪头》、《公鸡》、《鲤鱼》(俗称三鲜)、《狮子》、《香炉》、《酒具》、《蜡烛》。24 套件糖人贡为:《老寿星》1 件,《狮子》2 件,《天官》1 件,《牌坊》1 件,《寿桃》2 件,《石榴》2 件,《八仙人》各 1 件、共 8 件,《宝塔》2 件,《酒壶》1 件,《酒杯》4 件。32 件套糖人贡为在 24 套件的基础上增加 8 件,即《香炉》1 件、《盘龙柱》2 件、《蜡烛》2 件、《公鸡》1 件、《鲤鱼》1 件、《猪头》1 件。6 大件为:《老寿星》或《王母娘娘》1 件、大号《宝塔》2 件、大号《牌坊》1 件、大号《寿桃》2 件。丰县糖人贡的制作为纯手工操作,且需两人以上协作配合。其基本制作过程分制作模具和制作糖人贡两部分。制作糖人贡的主要工序为浸泡模具、化浆、注模、脱模、绘彩等。制作糖人贡的主要工具和原料为大铁锅、煤炉、水缸、木案、束子、铜锅、木铲、煤气灶、毛笔、木质模具、白糖、食用色素等。因其原料为食用白糖,故可食用(传统的礼仪中即有“抢贡”这一环节)。丰县糖人贡作品造型古朴优美,形象生动传神,通体雪白,润泽如玉,晶莹透亮,用食用色素略加描绘,点缀其间,纯净而艳丽,质朴而不失典雅,意趣天成,是我国古代民间美术传承至今的代表性作品。
我的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vzhou_fengxi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abc.wm23.com/ljmwq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