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不一样的连平县

家乡区县: 河源市连平县

连平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新丰江上游;介于北纬24°度06′至24°36′,东经114°14′至114°56′之间;县境东西长72.4公里,南北宽55.6公里。东与和平县接壤,南与河源市郊区、新丰县相连,西与翁源县毗邻,北与江西省的龙南县、全南县交界;距离广州市217 公里、河源市107公里、深圳市 278 公里、赣州市263公里。全县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是105国道入粤第一县;连平资源丰富,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连平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后发地区。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全县经济综合增长率排名全省67个山区县(市)第一。

据出土文物考证,连平县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连平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连平属南海郡,为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连平属南越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国时期,连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连平属东官县。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连平先后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1633),连平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明崇祯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州治设在元善镇,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这是连平单列县级散州的开始。清沿明制,连平仍设州,但无属县。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连平改州为县,属惠州府,下辖4个图:惠化图、银梅图、长吉图、忠信图。民国3年6月,省、县之间设道制,连平属潮循道。民国7年,全县设4区:惠化区(一区)、银梅区(二区)、长吉区(三区)、忠信区(四区)。民国14年,省、县之间设行政区,连平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至17年,连平辖5个区:惠化(一区)、上坪(二区)、长吉(三区)、忠信(四区)、银梅(五区)。民国25年9月,广东省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连平属第六区(区址:韶关)。民国36年,连平改属第七区(区址:兴宁)。

民国38年(1949)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现忠信供销社旧址)成立。6月25日,县人民政府迁至元善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平属东江专区(区址:惠州)。1952年,改属粤北行政区(区址:韶关)。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仍称连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59年11月,陂头(包括贵东)划给翁源县辖。1960年4月,隆街(包括田源、崧岭、溪东)划给新丰县辖。7月初,惠化、上坪划给新丰县管辖。连平县委、县人委机关迁往和平阳明镇办公,连平县改称和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62年6月,原划给新丰、和平两县的社(镇)重归连平,恢复连平县建制,仍属韶关专区,县人委设在元善镇。1963年6月,改属惠阳专区辖。1967年6月,陂头(包括贵东)从翁源划归连平县辖。自此,原连平县境复原。1983年冬,撤社设区(镇)。1987春,撤区建乡(镇)。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连平改属河源市辖。

连平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分布广,主要有兽类、禽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类、昆虫类等。[8] 连平县是广东省林业县之一,山地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野生植物有树木、竹类、药用植物、花草类等。

松、杉树是县境内的古老树种,分布广,易生长,是县内传统用材树。建国后,特别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引进的新树种有桉树,主要种植于公路两旁和房屋四周。竹类主要有毛竹(俗称苗竹,主要分布在陂头、贵东、九连等地)。

连平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九连山精米、九连山泉水、优质草莓、水蜜桃、无公害蔬菜等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成为连平县独特的生态品牌。

连平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后发地区。2004年,全县经济综合增长率达84.21%,排名全省67个山区县(市)第一。2005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综合增长居于全省前列。

连平县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县城”之后,2009年又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成为广东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文明县城之一。

2012年起致力于打造“广东香格里拉”。

Eidy(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