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提问?

家乡区县: 广州市从化区

我上课大多时间自认为还是很认真的,会认真听、理解并思考,当然会有很多想法和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一下。但是我大多时间都忍住了,我内心的想法是:
1、不想打断老师讲课,因为早讲完早下课,总问问题会拖长,耽误老师时间也耽误同学时间。
2、不想太高调,我周围同学反智主义思想严重。。。。你上课问问题,在别人眼里好像你很爱学习的样子然后会很有心里压力,可能周围同学并没有而已只开玩笑,但是还是觉得别扭。
3、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不喜欢过度打扰别人,不想问一个自己都没好好想一下就问别人的问题,所以我想把问题考虑成熟之后再问,但是通常老师已经讲到下一话题了。

我通常都是等老师讲完课,然后我再跑过去问或者发邮件问老师问题。老师通常也会在课下收到好多其他同学的问题,如果老师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大家都明白一下的,老师会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把这些好的问题列出来然后在全班面前解答。我觉得这种模式好像也挺好的。

有问题上课就立刻提出来然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是很好,不过更适合那种小型的讨论型的课,比如我上过的一门哲学课还有HR的课,课堂知识点都是在讨论中展开的,所以提问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是那种大课还是不要随便就当堂提问题的好吧。

实,我感觉不是“挑战权威”“从小教育就这样”的问题,老师的“淫威”能有多厉害啊?呵呵,不怕老师的。
提问是,问“这个”对我有没有好处,我问了能学到什么。我会在提问之前,假想一下,对于这个老师和基于此时的环境、气氛,各种因素,我有没有问的必要。这个问答双方都有关系。
比如,有的老师,他就不适合回答问题,你明知道他回答不上来,或者你知道你这个问题纯属世界难题,eg:人怎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空大泛的问题,多少代人都搞不明白你还当什么大掰蒜,你就不要干脱裤子放屁的事儿了。这时候就没必要问。不要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此外,你提问题的最根本目的是我获得的最大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知识和其他。提问就是思想的流露,说出自己的想法、疑惑,并期望得到解决。好的提问有了一个好的答案,你就会得到满足,学到东西了,当然开森啦~
那什么是“其他”呢?@唐威同学提到了,中国人天生低调,我是十分的赞同,甚至中国都是一个中庸气质的老好人形象,所以大家都不提问,我提问了,得到认同感,崇拜啊!!有些小“傲娇” T T(太无聊了);还有就是得到老师关注啊之列的,都算“额外利益”吧!
其实,我就是一个不爱提问的人,不提问不代表不思考。我只是想的比较多,除了上述,还有就是我希望自己有个比较成熟的问题,这样效率高,但是坏处就是想着想着,我自己就想明白了= =但更多时候,我不发言是因为,我不认为我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同课后自己搜索信息、思考相比。

完了,暂时想到这么多,还是因人而异吧,这也和性格有关,但记住一条,一定要用一条问题,获得最大利益。

吴文鑫的小号(2014-04-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