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1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近1500人作礼拜;它座西朝东,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望月楼、礼拜大殿、沐浴室等左右对称式配列,三进院落,揉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建筑艺术特色于一体,院内树木葱笼、宁静肃穆。 清真寺的正门,有原山东省省长高启云题写的“清真寺”三个古朴苍劲大字,正门两侧有古式扇面八字墙配村,八字材墙两边各有一个便门,兰色的扇,吊勾铜环,上端古棚出厦,门楼巍峨,颇为壮观。
进入二门,即见二门楼,上下两层,古朴典雅;楼前小院,北有重立乾隆五十八年石碑和重修清真寺纪念碑各一座苏面是新建青砖六角形尖顶“望月楼”,高24米,顶端有银色的月牙(清真寺的标志)格外引人注目,内有螺旋楼梯,给丽雅致,秀出云表。“望月楼”是穆斯林用以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时之所。 步入二门,漫步前院,南北配殿各3间,庭院青砖用道,站在院内,展现在面前的是规模宏大的礼拜大殿(祈主大殿)、大殿坐西朝东,分前中后三殿合一,东西长27米,南北宽15米,高8米,面积40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三间,重梁起架,殿项三脊相连,衔为一体,飞檐四出,绿色琉璃瓦覆顶,紧凑壮观。
大殿上门为卷棚式拖项,拾级而上,两侧圆柱上挂有匾牌两块,上书:无声无臭宰万物而化光,曰旦回明浑一元于勿穆。进入大殿内,椽檩均为木质,48根朱红色圆柱支撑殿内,更显威严,地面铺有穆民捐赠的综色地毯,正面凹壁刻有阿拉伯古兰经文,正前方设有一小巧玲城的古式宣讲楼,它是伊斯兰寺院的特色之一。 清真寺为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礼拜大殿主要用于穆斯林聚礼之用。
绕过北配殿,步入右侧后院,有一座北朝南,系现代红砖红瓦而构成的平房,这便是沐浴室,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里面安装了自来水、锅炉,可同时供十个人沐浴用水,方便了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南配殿左侧也有一小后院,便是讲经堂,是住寺阿匐诵经讲经的地方。
在“望月楼”的南面,按伊斯兰的传统习惯,又修女寺一座,它座西朝东,大门是三个连拱形结合而成,手架上面为四方夹顶,朴实典雅、秀气,供女穆斯林宗教活动之用。
举目全寺,楼台殿阁,错落有致,既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对称、协调、静穆、朴实等特点,又具有阿拉伯建筑之风格,充分体现了浓厚的伊斯兰特色。
关于金岭清真寺兴建的确切年代,据青州县志记载:金岭清真寺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近600年的历史,初建规模不大,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徒剩残壁。清光绪年间,经当地穆斯林集资于原基重修。十年“文革”期间,寺大门被毁,建筑被一些单位占用,殿栏蚀蛀,油漆脱落,瓦碎屋漏,萧疏凄凉,穆斯林群众深为痛心。
“文革”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自1978年以来,在省、市、区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寺院得以恢复,并三次进行了修建。新建了“望月楼”。女寺,重建了寺大门、二门楼。总共耗资75万余元;其中政府拨款25万元,其它均有穆斯林捐献,特别是许多汉族兄弟也慷慨解囊,充分体现了回汉民族的团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