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坝村位于汶上、东平与梁山三县交界地带,其村名有阳城—鱼鸣村--阳城坝的演变历程,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
春秋时期,有一位叫阳货的地方官员住在这里,修了一座城池,名为阳城。阳城有条赵王河,东西走向,穿街而过,中间架一座圆拱砖桥,成为南北之通道。
到了明朝时期,为阻赵王河水北犯东平,在河北岸修了一座大坝,沿用至今。这里还有“东不打汶,西不打运”之说,是说东边汶河出事,西边大运河出事,都不用这里出民工,只要护好阳城大堤即可。可见这个坝子的重要性。清朝咸丰年间,阳城坝有称阳城寨。有一石碑上刻着“东汶阳城寨”。那时的阳城坝四周建有高高的城墙,墙有土和石灰垒成,高十几米,宽二十多米。为了村内人行走方便,容易管理,建有北门、东北门东南门、南门、西北门、西南门。城门为木门,有两大扇门板组成,并用铁钉镶嵌,划片管理,各走各的门。在南门外设有炮楼,用于放哨。
古时的阳城坝村内有很多寺庙。天齐庙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座大寺院,位于北门外。奶奶庙,位于村中间,每逢农历三月十一庙会,很多香客还到庙内烧香。全神庙,内有送子观音,许多无孩子的人家都到此求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