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镇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发展较快,近些年镇引进芦笋种植并迅速发展成为镇的支柱产业,形成
芦笋
了芦笋种植加工一条龙,形成了以朱老家大宝芦笋加工厂为基础的产业链。20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曹县青堌集镇(芦笋)。
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曹县、成武、单县、商丘四县的结合部。目前,全镇农民收入、财政收入70%来自于芦笋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芦笋为轴线,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一、高点定位 加速膨胀 铸造农业发展的“火车头”
近年来,青堌集镇立足资源,准确定位,努力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和加工产业。瞄准一流,高点起步,加速龙头企业的膨胀,突出培植壮大中粮大宝、盛丰、桑克斯、盛庆、当家人五大龙头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0多人,工人月收入平均500元以上。企业规模扩大后,随着收购能力的
提高,芦笋价格趋于平稳。近年来,最低混级笋保持在每斤1.7元以上,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1亿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目前全镇已形成了6万亩芦笋基地,涵盖57个行政村,其中800亩以上的专业村42个,5亩以上的生产大户3200多户。同时又带动了优质杂果、一般性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万多亩。
二、遵循国际规则 推行标准化生产 打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关税壁垒逐步取消,但“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日趋森严,只有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实施标准化生产,才能赢得产品出口主动权,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青堌集镇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山东省芦笋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将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管理方式置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之下。在品种改良上,针对大多芦笋品种普遍老化,品级低,质量差的实际,组织专门人员到临沂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学习考察,引进最优质的芦笋新品种,并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良种覆盖率已达96%以上。在生产管理上,实施了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蔬菜生产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一减双保”工程,通过广泛发放《生产无公害芦笋、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明白纸》,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与此同时,当地还多次聘请省芦笋研究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
青堌集镇引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标准化加工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青堌集镇芦笋基地陆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验收,芦笋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09000认证、HACCP体系认证、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化标准,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企业按照出口国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形成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国外超市。盛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乡村树”自主出口系列产品,不经过出口贸易商、进口商、佣金商,直接供往法国家乐福、欧尚,美国沃尔玛和德国麦德隆等国际超市,重点市场欧洲的前十大超市已成功打入9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