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的“连心桥”

家乡区县: 山东省曹县

搭建发展平台,构筑战略载体。要提升产业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就必

芦笋产品

须通过产业园这一核心来带动,没有产业园的先行,单单依靠资源和招商为动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基于此,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地处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交汇点和毗邻德商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成方连片的一般农田优势,建设芦笋种植园区。将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优质芦笋栽培、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科研培训和商贸物流4个区域,计划总投资9亿元。优质芦笋栽培区培育发展标准化芦笋基地3000亩;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区可以入驻企业27家,引进国际一流的食品加工设备。

1.6万平方米的科研培训区建设科研培训中心一处,用于开发研制芦笋保健食品、芦笋制药、芦笋啤酒等芦笋深加工终端产品;商贸物流区将立足于青堌集周边乡镇种植芦笋20万亩的优势,建设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华东芦笋交易大市场一处。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把芦笋产业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芦笋标准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开展优质服务,帮助农民增收。在技术上,常年聘请中国芦笋研究中心的3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资金上,想尽千方百计,从各方融资,给农户以扶持。

健全市场网络,扶持企业增效。通过引导企业、行政村和农民联合,沿105国道、聊商公路、350省道、闫青公路设立固定收购点37处,农民自发形成的分散收购点达130余处,形成了完整的芦笋收购网络,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需要。

建立芦笋协会,提供组织保障。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生产经营中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局限性带来的损失,镇专门成立了芦笋产业化办公室,建立了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通大户等组成的芦笋企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法规,加强联合,统一内调,在农资、技术等方面搞好了合作。同时,芦笋协会积极协调银信、税务、工商等部门为企业和农户搞好服务,从而,优化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拉长本地芦笋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芦笋特色板块经济。

懂得知足(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