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火?普遍认为,一是小米打出的“互联网思维”之下的互联网玩法,二是小米的饥饿营销为小米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并人为地制造出一种“抢购”效应,而这种定期抢购能够让小米始终保持舆论热度。
从去年开始,各大传统手机企业,无论是“中华酷联”,还是100 公司、一加手机等新兴的后起之秀都纷纷试图破局“小米模式”。去年12月,华为荣耀独立。从荣耀单飞以及之后一系列“低端”产品的推出,可以看出,华为拿出荣耀,就是试图对抗小米。
尽管余承东在荣耀3C发布会上多次强调“华为不能像小米一样进行饥饿营销”,但此后三个月里,消费者最大的抱怨就是“抢荣耀3C比抢红米还难”。试图反击小米的华为荣耀,一不小心走上小米同样道路。业界有人称,这是荣耀以“小米方式对抗小米”,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因为给消费者的体验并不好。
谈到饥饿营销,联想中国区CMP魏江雷认为,手机领域饥饿营销成为追捧的路数,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本质来看,饥饿营销是个伪命题,最终还是落实到产业链。“利用互联网做营销,其实对手机企业的瓶颈还是产能的问题,即使可以引爆一个产品,但需求是瞬间释放的,而产能是逐步提升的。如果找其他代工厂合作,快速上产能,快速上量,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除了手机层面的比拼,从4月开始,华为荣耀与小米都开始了一轮大促销,俨然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但从具体促销产品的最终销量来看,小米130万和华为荣耀108万的销量都只是一个笼统数字,并没有给出各家不同机型的具体数据。
目前市场上关注度极高的千元真八核智能手机有联想黄金斗士S8、红米Note与荣耀3X畅玩版等,尽管用户反响也非常迫切,但他们期待的是现货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手机市场如此饱和之时,饥饿营销的玩法其实早不适用,但很多企业之所以不得已还在玩所谓的期货 ,实则是对产业链的产能把握不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