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
年例,即春祈,是县内民间历时最长、规模最大、耗资最多、也是最为热闹的习俗。高州每年农历十二月腊日至翌年二月底,城乡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原定的社日(即年例期),集资祭社,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春祈”、“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是“正年例”,第三天“年例尾”。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盛筵宴请亲朋戚友。过去有的贫苦人家,甚至连春耕种子都拿来款待客人。由于做年例耗费巨大,农民不胜其负。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旧俗,年例的三天之中有鉴醮、游神、抢接炮头、游灯、烧龙船等活动,“年例”夜晚有抢接“炮头”的喜庆活动。炮头在年例中被视为吉兆,寄托发财、添丁愿望的一种吉祥物。相传,谁抢接到它就会行好运气,添丁发财。至民国年间,还有舞狮、舞龙、飘色、锣鼓亭、武术表演、演“大戏”、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通宵达旦。有的地方还有游神送鬼、烧纸船的陋习。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年例活动增加跳秧歌舞、花鼓舞等内容。合作化后曾一度停止“年例节”活动,有的地方因禁而不止,又采取“一乡一日年例”或“几村同日过节”的做法。70年代末起,多数地方恢复“年例”习俗,期间,除了民间艺术表演,还增加了放映电影等现代文化活动。
现在只能怀念那时拿着年例红包偷着乐的时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