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要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管委会在珠海市横琴岛正式挂牌成立,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并委托珠海市人民政府管理,规格为副厅级。
1992年横琴岛被广东定为扩大开放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2004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8年12月,国务院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规划建设珠海横琴新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
2009年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澳门期间宣布: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并将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立足促进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合作发展,促进港澳繁荣稳定。
2009年12月16日,继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在珠海市横琴挂牌成立,同时该区投资总额逾726亿元人民币的首批四大工程也宣布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为珠海市横琴新区的党政机构揭了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经济的联系。
2010年3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合作开发横琴、产业协同发展等合作重点,提出了共建粤澳合作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合作举措。
2011年3月11日,横琴开发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休闲旅游中心,推进横琴新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2012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由新华社播发,横琴发展被列入2009年记事。
横琴新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是珠海146个海岛中最大的一个,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南濒南海,距国际航线——大西水道4海里;北距珠海保税区不到1公里;西接磨刀门水道,与珠海西区一衣带水;东与澳门一桥相通,相距不足200米,距香港41海里,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横琴周边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国际机场和珠海、佛山两个国内机场。
本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22-23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摄氏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15.1摄氏度;海水温度为平均22.4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2,015.9毫米,年蓄水量达3,654万立方米。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的平均气温为15℃,七月平均气温为28℃。平均PM2.5:28μm/m3,能见度高。
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滩涂。岛上最高峰是脑背山,海拔高度为457.7米,是珠海市第二高峰。
横琴新区原分大、小横琴岛,两岛之间为十字门水域(即中心沟),
图2:横琴岛风光一隅
上世纪70年代修筑起东、西大堤,将大、小横琴岛连成一体。全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是澳门面积的3倍多。环岛岸线长50公里。南部和北部多为山地,中部中心沟为东西向长条型养殖地。
基础设施
图4:横琴新区风景一角
横琴原是一个边防禁区,岛上桥路不通,缺水缺电。开通了程控电话,建成了11万伏变电站,接通了市区供水系统,实现了水电、通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在交通方面,建成了与澳门相连的莲花大桥,国家一类口岸——横琴口岸以及连接珠海市区的横琴大桥,并修建了环岛公路等一批道路工程。
横琴岛经济原以传统型的农渔业为主。经济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以外资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近些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2008年横琴区农业总产值128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4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93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33万元,外贸进出口额9852万美元,接待游客181万人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