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人素以谷类为主食。民国时期,贫穷人家,一般年景,农忙时一日三餐,冬闲时两餐。以高粱、地瓜(或瓜干)为主食,兼食杂粮。多磨成粉,做成饼子,或熬稀饭。也有用瓜干面烙饼、包包子的。遇上荒年,贫穷人家多用杂粮面或瓜干面拌上野菜、树叶,做成菜团吃。也用野菜做渣(又名小豆腐)吃。至于细粮,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菜食主要是咸菜,富裕人家吃玉米饼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日常蔬菜有白菜、韭菜、萝卜、胡萝卜、菠菜、大葱、黄瓜、茄子、芹菜、芫荽等;年节有鸡鱼肉。男人多嗜吸烟,官绅富商吸水烟,乡民一般吸旱烟。民国时期,官场上及富人开始吸纸烟。酒有本地或自家酿造的地瓜酒、高粱酒,分白酒和黄酒两类,一般人家在节日或来客时才饮酒。
自制大酱:面酱醮大葱,这是平度人喜爱的吃法。面酱有好多种,其中以豆面、玉米面和麦子面混合做成的酱为上品。平度面酱咸中带香,香中带鲜,口感绵长,回味无穷。春季,是农家人选择做面酱的最佳时机,他们能用最平常的东西,做出甜香无比的面酱来。
小豆腐:平度人叫“馇渣”,就是用野菜或择下的菜叶子做成的半稀半稠的菜豆腐。野菜以苦菜、荠菜、芢青菜、麦蒿、扫帚菜、灰菜、七七菜、蚂蚱菜、洋槐花、榆树叶等为佳;家菜如萝卜叶子、芥菜叶子、大白菜帮子、小白菜、鲜地瓜叶等都行。如今馇渣手艺遍及平度城乡,就是星级饭店也能点到这道菜。
饺子:平度人称饺子为“箍渣”。在当地土语中,把形容穷日子“吃糠咽菜”的话说成“吃渣咽菜”,这里的“渣”,就是“馇”小豆腐用的野菜或菜叶子之类的“渣”。做小豆腐叫“馇渣”,那么,穷人家吃不起肉饺子,以“渣”为馅,把“渣”用面饼“箍”起来,这不是“箍渣”吗?这样,还要美其名曰“素饺子”。有道是“好吃不如饺子”,平度的“箍渣”,却留下了穷苦老百姓长年累月食不果腹的辛酸记忆。如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饺子也成了家常便饭了。
刀切面:在平度也叫“面汤”,是一种既常见又普通的饭食,可以说家家会做,人人常吃。但做好不容易。其一,讲究刀法,做工精细,刀切的面条细而均匀。其二,讲究配料,除了兑水、碱外,还要加掺加食盐、鸡蛋等其它配料,并且配料比例因季节而异,做出的面条淡黄滑嫩,韧而不断。其三,煮时讲究火候,火候适中煮成的面条“清而不烂”。面条出水用 不同材质做成的味道鲜美的卤汤,吃起来别具风味。 千层饼:平度叫瓤子饼,是本地常见的一种家庭面食。其特点是层多且薄,柔而不韧,香中带鲜,油而不腻,松软可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