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服饰。畲族语言有两类,一是居于广东博罗、增城、惠东、海丰的一小部分畲民使用的,接近于瑶语的“布努”语(属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者仅有数千;一是居于闽、浙、赣、皖和广东部分地区大部分畲民使用的,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一种语言,但语音上与客家话又稍有区别,少数语词与客家话也完全不同。我县畲民使用的是第一种,接近于瑶族的“布努”语。这种语言没有文字形式,只是依靠口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在畲族族群内部使用,与当地汉人交流时多使用客家话。随着畲民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会讲畲话的畲民也越来越少。目前,在生活上男女老幼的交谈都使用畲话的还有多祝角峰、南一、南二村。
畲族传统服饰,史籍多有记载。明邝露《赤雅》上记述:畲族“椎髻跣足”,“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檀萃《说蛮》卷四中称:畲族“四姓髻鬃,有美蓉望仙怀人双蛇孤风浓春散夏懊侬,万叠急平妆之名。其下者,椎髻垂鞭,盘蛇鹿角,象家髻鬃不称,群笑之目为丁。”《岭表纪蛮》第8页述:“畲民之衣服,喜红,青两色,与瑶服同”。畲族的服饰用色以黑、蓝为主调,再在衣服上绣上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图案。畲族服饰的色彩和图案都包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方格代表农田的图案、彩条代表江河、十字代表林木等。现在我县畲族的服饰和当地汉人是一样的,而传统服饰由于没有保存好,仅仅剩一套拜神“神头”穿的服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