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民间艺术

家乡区县: 揭阳市惠来县

景屏:或称活景、藏景、美景屏。是一种广场游展式造型艺术。以戏出场面为内容,人物由小童扮演,配以一定景物。真人(故叫活景)假景定格造型,构成一定主题的景观。游展时或配以锣鼓八音,更具气派,成为春节期间或盛大节日的拔尖节目。靖海镇有张、林、曾三姓,以造景闻名,代代相传。

潮州音乐:民国初期,县内有儒家乐社,又称闲间、乐社,系能奏会弹之人,在工作之余,组合弹奏。县城有“怡情社”乐班。民国36年(1947)又创“陶情社”,为精通、喜爱潮乐者聚合的小团体,并起了积累、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册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叙事长诗。唱歌册时,依歌册唱诵,歌声悠扬悦耳。听者边作手头工作,边听曲文。唱歌册只凭唱者顺口朗诵,七言、五言、浅白押韵,四名一韵,无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内容反映渔民生活与生产。1958年神泉镇业余剧团曾整理渔歌多首,其中《歌唱新渔村》曾参加汕头地区民歌汇唱。

大锣鼓:大锣鼓,为惠来县春节期间供游行表演的文娱活动。一队大锣鼓的组成可多达上百人,头尾可摆1~2华里。前有大旗招展,后有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大锣鼓演出时,队前用一根青竹挂一幅红幡,上帖金字“国泰民安”。接着是大旗队,肩扛大旗,一队数十人,多者上百人、徐徐前进。接着是以24面大锣(有的多至32面),8付深钹,10只海螺为主的乐队。

鳌舞:方言称舞鳌,鳌鱼用竹、木、布扎形彩绘制成,长3尺,龙头鱼身。舞者手擎鳌鱼挥舞。一班有5只。在锣鼓伴奏下,有追逐、穿花、跳径、跃龙门、咬斗、喧春等动作。

狮舞:方言称舞虎狮。惠来县春节至元宵有舞狮习惯。狮身是一幅近丈的黄布,狮尾为一大簇流芳状的红麻丝。舞时,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动作神态有理毛、舔背、抓痒、瞌睡等。还有一种称“高脚狮”,舞狮者肢踩高跷,并增加一位戴面具的狮娘。舞狮后,有武术表演,多为南派的手拳、棍、叉、双刀、双锏等真功夫。有的还表演纵身串火圈的惊险动作。

龙舞:方言称舞龙。惠来县舞龙,始于清咸丰年间。青山乡的螃蟹村和葵潭镇的长春村,有舞“双龙抢宝”的节目。光绪年间,惠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舞龙。龙是用竹、木、布造形,彩绘制作,九节或十一节为一条龙,一鼓一锣一钹伴奏。动作有反肚、翻滚、跳龙门、追珠等。

我的能力秀主页链接:http://wm23.cn/Zzz1307120234

我的新浪微博链接:http://weibo.com/2260941080

我的梧桐子主页链接:http://www.wutongzi.com/uc/90127137.html

 

Mr.詹(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