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板凳龙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沙沟板凳龙是沙沟古镇深厚文化底蕴的结晶,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独特的水乡风情。“板凳龙”有它的独特性,为了表演方便,在“拜香凳”两只脚中间加了一个横撑,以利于一只手高举,在出会队伍排列上,人少则组成独龙腾空,二龙戏珠造型,后来,人们又把“板凳龙”的形式变为文艺表演形式搬上戏台。为了将表演更加艺术化,把小凳改成大写的凳子,在龙的造型上也由简陋粗糙向精绘细制过渡,使龙的形象更加丰富。
     沙沟段式板凳龙起源于明朝沙沟东岳庙,镇上的男女老少来庙烧香磕头,祭拜时每人总要带着一张“拜香凳”磕头,谓之“叩拜香”。因为拜佛的人多,所以大殿上摆下的小凳也多。当人们每磕过一次头站起来时,发现摆在地上的小凳,弯弯曲曲,很象一条条龙的形状,于是,人们把这种现象和东岳菩萨是神龙化身联系起来,以为这是神的造化、龙的显灵。这就是“板凳龙”的雏形,民间艺人李兆龙综合了众人的智慧,在出会时给每个“拜香凳”的凳面上糊上一层白纸,又在上面粘上红、黄、青、蓝等色彩的鳞形纸片,巧妙地设计出一条条形态各异的“板凳龙”。至今,沙沟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兆龙,会造龙”的神奇故事。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板凳龙” 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进行了发掘整理,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表演形式。参加十运会揭徽仪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文艺演出,多次应邀赴省、市大型活动演出。沙沟“板凳龙”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初流行于兴化北部安丰一带,在板凳上用布缠成龙形,三人操持舞蹈。后来在杠子龙、扁担龙、板凳龙等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糅合、加工、编排,形成游龙形段式“板凳龙”舞。这种龙舞表演形式多样,可长可短,长短结合,合分辉映,既可在室内舞台表演,也适合在大型广场表演。兴化的段式板凳龙继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后,2004年赴宁参加全国十运会会徵揭徵仪式,同年参加央视七套“农民丰收迎大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是我独家的记忆(2014-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