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变迁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水口(注1)街道办事处,位于惠城东大门,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旧社会总人口2万多人,分为:三联、新民、张村、联和、梓霞、大和、万年、上村、下源、龙津、蓬陵、澳北、姚村、鹿岗、洛圹、万卢等17个自然村、两个墟场(水口墟场、大湖溪墟场),旧社会有首歌谣这样唱道“水口对门是古仙,想食鲜鱼下塘牵,想食鲜鸡去围仔,想我红莲去万年”。(注2)

解放前水口自然灾害频繁,“三天无雨田爆裂,下雨三天水横流”(注3)。由于旱灾和水灾频繁,自然条件差,村民为水患愁首当其事,农业耕种村民用水难解决,特别是落油岗村,南面不靠西枝江,北面不靠东江,成了有名的饮水难村,有首歌谣这样唱道“有女不嫁落油岗,铜壳(饭勺)取水蒲勺装(盛),蒲勺装(盛)来到水桶,水桶装(盛)来到瓦缸”。农业耕种缺水,张村与上村为水引发几代人的械斗,两村群众不得安宁。水口人在惠城经商,从事店员、轻工业、小贩等职业的,约占总人数35%;在农村务农约有50%;无业小市民约占15%。

水口的万年村是富裕村,村中的李益三是富商,俗称“过刀六”(因其在家族中排行第六),继承其父在乡经营“和记”米房油榨作坊起家,在农村市场投放资金收购农产品加工、囤积、转化为商品出售,资本大,运转周期长,获利丰厚,囤积居奇,发家致富。

李益三在经营生涯中,深谙货殖之道:估测年成丰歉,衡量货价升跌,洞察市场畅滞而籴粜适时,收放有度。以其不凡身手运筹生意,经营规模逐年扩大,涉足市场范围包括汝湖、水口、横沥、泰美、观音阁。宣统年间,其家业已聚积甚巨,资金约值白银10余万两。其时水口的“李和记”在东江中下游一带墟场成为知名财主。宣统末年其父逝世,兄弟三人分家后,各自扬镳经营商业。

李益三在水口开设昌栈,在横沥开设泗益等联店经营,在东江中游两岸墟场,收购油、米、谷、豆等主要农产品收囤,远销。民国成立后,连年军阀混战,广东政局长期动荡,惠州河运通塞无常,商业市场荣枯反复,但却是其敛财的年代。李益三经商素以善于审时度势,机灵果断,敢冒风险见称。凭借当时农村墟场偏安环境,以横沥、水口联店为商品收购,囤储基地。坐镇惠州昌栈,抓住机遇,趁农产品价格升跌急剧变化之机,统筹远销,尽管惠州连年战祸频生,而昌栈生意总是囤销自如,获利超常。经营数年资产积累迅猛惊人,迄二十年代的昌栈,凭其经济实力,在同行商业竞争中,已是风生水起左右逢源了,虽不能垄断市场,但已举足轻重。

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武装叛变失败,1923年叛军盘踞东江,其主力军长杨坤如部队在惠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维持军需,民生山穷水尽。1925年春,杨坤如“勒令”李益三,缴捐军饷白银四万两,李则雇工从昌栈抬出四大油桶白银,如数奉上,此举深得杨坤如赏识。

1925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下惠州,杨坤如逃遁香港,当天晚上,东征军司令部派参谋持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手令,直赴昌栈面示李益三,大致内容:李乃杨逆一脉,着令两天内罚缴军饷五万元(白银,下同),并出资棺殓我阵亡将士遗躯。李益三深识时务,唯唯具结照办,在昌栈银库提出白银缴交,由司令部军需人员当场筛银验收运走。另交款惠州善堂购买棺木,雇用仵作,由司令部派员监理,收殓北门五眼桥攻城战场东征军阵亡官兵,共耗资五千余元。这一年李益三连损巨款,但按当时李益三的财产实数来说,还未伤其元气。

1928年到1936年,广东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秩序正常,城乡市场复苏,商业繁荣,这也是李益三平生经商最辉煌时期,30年代初,昌栈交其子伯修主理,改号“永元”。增开“惠栈”交其子智光主理,在广州长堤开设“惠安行”由李益三坐镇,统筹其家族集团化商务活动。随着生意的拓展,除水口公栈、横沥四栈两分店外,还先后在博罗开设德栈,在东江上游古竹、河源、蓝口、柳城、老隆都有其独资或控股商号,并派有行江(负责外部业务店员)长驻和平、忠信、蕉岭、南雄等地。该集团商号大规模收囤远销东江中游的油、米、豆、谷、小麦等,上游的松香、茶油、土纸、大蒜、香菇等。由广州远销东江各地的商品以煤油、化肥为最大宗。凭其雄厚资金运转能力,惠州“永元、惠栈”,博罗的德栈、横沥的泗益等店均发行银票,经营现金汇兑业务。流通区域下达广州,上至东江两岸墟场,并在惠州、博罗、横沥等地经营拆息的商务贷款。在这10多年,李益三经商业绩斐然,可谓踌躇满志,聚敛的资产当然可想而知。1942年1月,太平洋战火爆发,日军侵占香港,李益三海外产业损失惨重,回乡避难,1942年2月(农历正月初五)在水口万年村病逝,享年73岁。

在东江边的蓬陵村,农耕受水困扰,从商无资金,蓬陵村人口与万年村相比少了过半,土地总面积少了五分之三,村中经济贫穷落后,有些人成了无业游民,与万年村相比有天壤之别。

1928年,水东街扩建后,商业更加繁荣,百业兴旺喜人,水东街商店经营商品远销东江各地,惠州被誉为“粤东商埠”。这时运输工具只能用船运,冬天航道水浅,在水口蓬陵地段,常出现打劫。1946年,为了航行安全,各船组织护航队,拥有轻机枪,步枪武装护航,早期有武装护航的船是飞鹏、珠江、海虎等客货轮船,那时有首歌谣这样唱道“航行船上有机枪,难过蓬陵七大门”。(注4)1946年冬,潮龙木轮船没有武装护航队,开往河源等地,船至水口蓬陵地段,正值黄昏时刻,劫匪鸣枪截抢,轮船不从,继续航行,结果被劫匪机枪、雷弹击中,潮龙木轮船焚烧而沉没。

惠州解放后,1950年冬至1952年末,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打击了反动阶级嚣张气焰,广大农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了身,贫下中农当家作主,土地还了家。在区政府关怀下,落油岗村饮水难题得到解决,以公助民办形式,动员各户村民掘井取水,各户村民乐融融,因水械斗的上村与张村,在区人民政府调解下,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社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政策,水口办事处抓住机遇,推进发展,实行“筑巢引凤、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水口办事处土地面积120平方公里,划分为龙湖、东江、上霞、荔城、东兴五个工业区,做法上采取5条举措:一是发展自来水厂。在市人民政府关怀下,建设了三个自来水厂,供水管道长达100多公里,日供水量高达8万吨,城镇居民生产、生活100%用上自来水。二是抓好电力设施建设,新建11万伏安变电站2座,满足企业生产和市民用电需求,用电覆盖率100%。三是抓好邮电通讯设施建设,水口办事处电话入户普及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5%。建设两座邮电大楼,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在办事处内设立营业网点,辖区内传话无盲区、无盲点。数字信号、数据电话、有线宽带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全,随时随地可与世界各地直接联系。四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根据水口区域实际,把“三路(三环路、水口大道、环镇路)两园(湖滨公园、文化中心)一基础(以新行政中心区为基础)”作为第三产业招商引资有效载体,以市三环路、水口大道、环镇路三条主干道路建设为契机,据统计,建成标准水泥主干道路近300公里,建成环镇路分东、西两段,全长13公里,按60米规格设计。环镇路总投资5000多万元,已完善配套高档次的路灯、绿化,该路段从三环路起,通至上霞工业区的水马公路(水口至马安)途经行政中心汤普工业区、纳伟仕视听科技有限公司、上霞工业区,全长6.5公里。通过环镇路、水口大道、东江大道、水平公路、水马公路等,在主干道的辐射和带动下,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全面直辖市发展。五是建设湖滨公园。全湖面积600亩,占地面积1200亩,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公园内建有15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8000平方米的罗马广场。东西两湖各建有九曲桥、湖心岛、石堤围墙、环湖小径;还在水面上设立湖心亭、小石灯塔;既可欣赏湖面景色,又可在环湖小径漫步。现在的湖滨公园,成为水口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建了文化中心,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文体中心内各色花木相映、疏密有致,有各款草坪灯、庭院灯,高低错落,动静结合,还有舞台、喷泉、雕塑等设施。此举达到“筑巢引凤”、推进水口办事处经济发展的目的。

2001年10月,南旋毛织厂落户水口东兴工业区。这个厂是香港南旋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超10亿元兴建的,是大型毛织行业生产基地。水口东兴工业区初时人烟稀少,一片荒芜,是什么吸引了南旋公司来惠投资建厂呢?是加强沟通和服务,“激发投资者信心是关键因素”。2001年前,南旋毛织厂在东莞办厂,员工3000多人,2002年迁水口东兴工业区,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增1.33倍。现有厂房面积29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15万平方米,第二年产毛衣裳2400万件),产品全是高档品牌,销售渠道70%出口美国,30%出口欧洲。南旋公司还在水口荔城工业区投资建设两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这两个新厂一是织布厂,二是运动体闲系列服装制衣厂。

凭借优越区位优势,良好投资环境,水口成为国内外众多企业投资热土。在南旋公司投资10亿元后,汤普工业又落户水口工业区,投资1500万美元。据水口办事处统计,区内有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食品等20多个行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格局。2005年,水口办事处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32宗,合同利用外资8700万美元,比增100%。实际利用外资3609.8美元,比增42%。 新建的惠州皇冠假日五星级酒店位于水口文体中心,惠州市过境公路旁的商贸中心地段,由香港南旋集团属下企业惠州港升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投资额6000万美元,酒店区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按五星级国际标准设计,楼高27层,其中2层为地下室,提供368间客房,以餐饮、娱乐、旅业一体化;宿舍生活配套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酒店员工2000人由英国洲际酒店管理集团负责。

水口房地产业的发展,采用大财团与小业主同步推进的方式。90年代初,一批龙川籍在惠经商的小业主落户水口龙湖商业街,现居龙湖商业街12号的罗锦青先生1991年和几个老乡在惠州市区做生意赚了钱,相约到水口买地建房,现住的房子就是在这年建起来的。镇府当时的龙湖商业街是一片荒芜,没种庄稼,没种果树,规划在这里建一条繁华商业街,这种诱人前景吸引了龙川人在水口置业。一时间,呈现出一方热闹施工场面,掀起了首轮建私房热潮。短短几年间,一户挨着一户3­­—6层楼房拔地而起,一楼为商业用房,二楼以上为住宅。这种商住结构低层建筑发挥了巨大功效,推动了龙湖商业街高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回顾过去16年时间的创业狂潮,运作模式特别,难以忘怀。做法是:自己先打报告给政府批核,买下地皮由政府统一规划,每户用地面积各有不同,最大面积100平方米,最小面积60平方米。现在,龙湖商业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充满浓浓的商业氛围:装饰材料、钢筋水泥、五金家具、精品服装、百货副食、烟酒茶叶、美容化妆品、生活日杂品等品种应有尽有,堪与惠州市区商业区相媲美。扩建后新的肉菜市场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经营海鲜水产、时菜水果、活禽肉类等,生意兴旺喜人。

在惠州市委、惠城区委的领导关怀下,水口办事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地、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变成了如今高楼林立、很有发展后劲的中心城镇。水口正在腾飞!

 

本文根据邓才盛、邹金城、姚锦茂等人提供资料和本人亲见亲闻写成。

容日伟(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