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祠堂:翟氏祠堂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翟氏宗祠见证家族荣耀
从惠州市区东江大桥下来拐进东平半岛,再沿着一条小路驶过新开河,随便问一个路人就能轻松找到翟氏宗祠。翟氏宗祠与岭头梁全兴客家围屋相距不远,这次也趁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东风而进入公众的视野。据初步考证,这座祠堂的始建年代为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翟氏祠堂还保存着民国时期重刊的《翟氏族谱》。据族谱记载,惠州明代第二位进士翟彦荣是祠堂始建者翟善昌的次子,这对研究惠州明代民系迁徙史和科举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南津翟氏源自东莞支系
据《翟氏族谱》和《惠阳县志》等文献记载,中华翟氏以翟景(战国人,主张“合纵”联合六国抗秦)为一世,第五十四世翟康宁迁居金陵,后再迁徽州休宁县贤福里,第五十八世翟玉润居南雄珠玑巷。北宋灭亡之后,第六十五世翟徽(号翠峰)和其兄弟3人同居东莞(南街),被奉为东莞支系一世祖。
元朝末年,东莞支系第八世翟彦富、翟彦贵、翟彦荣、翟彦翀兄弟与父亲翟善昌一起躲避兵乱而迁居归善县南津乡(今水口龙津一带),从此定居惠州,绵延至今,共繁衍了26代子孙。
据今年90岁的翟石锦老人介绍,翟氏宗祠的始建者就是翟善昌父子。他们迁居南津后,便兴建“光裕堂”用以祭祀祖先小陆公。由此推算,始建于明初的“光裕堂”距今至少有600多年历史了。
记者在翟氏宗祠看到,祠堂大门一幅大红对联格外醒目:“乡贤世泽,御史家声”。据族老介绍,“乡贤世泽”是指晋代浔阳人翟汤,他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馈赠一无所受,盗匪敬其名而不敢犯,受乡人敬仰依赖;“御史家声”则是指西汉汝南上蔡人翟方进,他历任朔方刺史、御史大夫,后封为丞相,封高陵侯。
南津翟氏并非翟夫子后裔
在翟屋村民小组,记者听到不少老人说南津翟氏是翟夫子翟逢亨的后裔。说起翟夫子,熟悉苏东坡寓惠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在《新居落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中有“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处尚留关”之句。这句诗说的是苏东坡在白鹤峰新居落成后的一天晚上路过西邻,见林行婆卖酒处刚刚收铺关门,而翟夫子家亮着灯尚未休息,苏东坡就步入其家与翟夫子夜谈。
翟夫子是北宋秀才,居住白鹤峰,读书嘉祐寺,学问博洽,与苏东坡多有往来。那么,翟夫子与源远流长的南津翟氏会不会有所关联呢?对于这一点,记者通过查考《翟氏族谱》发现,族谱中有一处“特别声明”:“吾族自翠峰公入粤,实当高宗南渡之后,东坡寓惠时,翠峰公甫登进士,家谱年代可考,与《寓惠集》中之翟夫子逢亨原为两人,吾族确非翟夫子之裔,不可不辨。”
南津翟氏不依附名贤叨光,其客观治谱的精神让人敬佩。
翟彦荣是惠州明代第二位进士
在翟氏后裔中,功名成就最高的是翟彦荣,他在明永乐二年(1404)高中二甲进士,历任浙江巡按御史和浙江直指挥使,被清乾隆版《归善县志》收入人物传中。
据《归善县志》记载,翟彦荣,字达道,少负才望,中进士后任宜黄县令,后因政声赫然,擢两浙直指挥。他“弹斥不避权贵”,后来“为忌者所中(中伤)”,被罢官返乡。
另据清光绪版《惠州府志·选举》记载,惠州明代的第一位进士是李初,洪武四年(1371)中榜。但李初是江西庐陵人,并非生活在惠州,仅仅是以归善籍应考而已。从这点来看,要说翟彦荣是明代第一个中进士的惠州人,也是说得通的。
翟彦荣在翟氏后人中有着很高的声望。据族老介绍,翟氏宗祠在解放前仍高挂着翟彦荣的功名牌匾,祠堂前也有代表着科举荣耀的功名碑。然而,这些牌匾均毁于1959年的特大洪水,而功名碑也在文革时期被推倒,早已不知失落何处了。
翟火姑事败翟氏险被灭绝
另一个翟氏名人恐怕大多数读者都略有耳闻,那就是领导清代惠州地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农民起义的翟火姑。
咸丰四年(1854),由于受广东“天地会”反清起义的影响,翟火姑在三栋沙澳官桥围聚众盟誓,揭竿起义,自封为大元帅,部众千余人。翟火姑起义后相继攻克海丰、河源、博罗,但始终没有攻陷惠州城。1857年,翟火姑虽然阵亡于江西信丰,但是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前后达12年之久,在整个粤东、赣南地区影响深远。
但是,南津翟氏也因此遭到围剿。翟火姑战败后,野蛮的清军不仅血腥屠杀南津翟氏,还将翟氏大片祖屋拆毁,想对翟氏斩草除根。在这场浩劫中,翟氏宗祠也严重受损。为了避难,南津翟氏纷纷逃离惠州,大多逃往东莞和广州,最远的甚至逃到东北,直到清政府垮台后才陆续回到惠州。如今,南津翟氏已经枝繁叶茂,据说海内外多达10万人。
翟氏宗祠奇迹般保存至今
了解这段历史后,我们才能明白翟氏宗祠的珍贵。今天的翟氏宗祠已经看不到当年战火纷飞的痕迹,但是从一些主体构件被更换来看,还是能看出一点端倪,因为眼前的翟氏宗祠已成了清代风格为主的建筑物。
市博物馆副馆长罗国雄说,按照古建筑的建筑办法,如果古建筑的结构和形制都与始建时相差不大,那么就算后来进行过大规模的重建,仍然可以认定建筑物的建造年代为始建年代。因此,翟氏宗祠仍算是历时600多年的古建筑。
翟氏宗祠面积不大,只有一个天井,呈四合院式布局。走进大门可见一堵迎壁,上面是写着“尊敬”字样的牌匾。绕过迎壁就能看到供奉祖先灵位的正厅,里面有4根年代久远的石柱,它们支撑着这个家族的历史和荣耀。

tweety(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