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话是流行于东江中上游的本地方言 ,属于粤客家语种。惠州话的方言是指惠州旧城里(包括府城桥西街道办事处和县城桥东街道办事处)的老居民使用的方言,惠州话语音是以桥西和桥东老居民的发音为准,即以惠城话为准。传统上,出了惠州城几公里的地方已经不能用惠州话沟通了。惠州话语音,主要以惠城话为例。
惠州话声调分为七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拥有音节622个以上。
声母方面,惠州话把中古微母字无、武、舞、侮、文、闻等字念为﹝m﹞,这与广州话相同,而与梅州市的念为v(梅州市有少数的字念为m)不同。中古的轻唇音字,在梅州话中,有一些念为p组,保存古无轻唇音“的残迹,如肥、辅、釜、 符、缝等字有许多客家方言点为重唇音,惠州话念为f,与广州话相同。惠州话不存在梅州话k组声母,在齐呼韵母之前读为e)(舌面中音)的现象,刘叔新认为这是它与广州话相近,与客家话不同的一种表现。中古的溪母字客家话念为k´,基本上不念为f,惠州话把课、科、苦、裤、快、块、奎、宽、款等念为f,近于广州话。中古的全浊音声母字,惠州话全读为送气清音,这与客家话相同。
在韵母方面,一些主元音为i的韵母,在广州话读为﹝aa﹞,如巾、人、金、心、急、笔等,但惠州话读为i-,与客家话相同,而不同于广州话。一些以﹝a﹞或﹝e﹞为主元音的字,在广州话读为﹝i-﹞如篇、建、剑、廉、业、甜、店、显、跌、列、揭、盖等惠州话念为﹝a﹞(或e),不与广州话一样念为﹝i-﹞。
中古梗字的文读音,惠州话念为﹝n-﹞尾,如“成、姓”等字,这与广州话不同,梅州话将这些字也都念为-n。曾字冰、兵、蒸及其相应的入声韵字色、力、绩等也都念为﹝-n﹞、﹝-t﹞韵,这一点客家话相同。
止撮的三等韵支、之、脂、微等韵字,广州话读为﹝e﹞,惠州话则读为﹝i﹞,这也与客家话相同。不过,粤语区也有许多方言(如中山)也是这样的。应该指出,粤方言的﹝i﹞韵字之所以念为﹝e﹞,是在较为晚近的时期由i变来的,这,我们称之为韵尾的“繁衍化”,即:i>ei
惠州话中,同样没有y>θy的变化。惠州有y韵母,客家话没有。y可以用为介音,有yen、yet(古代的仙、先、元及相对的入声韵念此音),也有yőŋ、yők韵母(古阳韵和江韵的庄组字及其相对的入声韵字念为此音)。
惠州话中,没有像梅州话那样的﹝ii;﹞韵母。这些韵字念入﹝i﹞,这一点,与广州话相同。
中古的哈、泰韵字(除戴、态、乃、猜、孩等字外)台、才、在、彩、耐、再、奈、蔡等念为﹝oi﹞,这一点,惠州话也与广州话相同。客家话这两韵念﹝oi﹞的字较少。
惠州话的形成
惠州话形成和传承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据考证,惠州话的产生比客家话的产生早五至六百年(约东晋前),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主要流行于东江流域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