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市的广播电视事业便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1978年前,我市只有1KW黑白电视发射机一台,那时还没有有线电视,只能用五频道来转播广东电视台的节目,覆盖半径是60公里,没有调频广播。中波广播只有用430型接收机接收信号转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
当时发展广播电视事业都是靠政府拨款。1981年12月由政府拨款,购进一套50W北京广播电视设备厂生产的彩色电视差转机,用十一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由于高榜山发射台直接接收广州过来的电视信号太差,发射的质量往往达不到技术要求,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愿望,而且整个粤东地区的情况都是如此,所以1981年省广播电视厅开始筹建广州——东莞——惠州——紫金——丰顺——汕头粤东微波线路,1982年国庆,全线开通。从此惠州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大大提高。
1982年8月,长期使用的五频道黑白电视发射机换成一台由成都630厂出的彩色电视发射机,因此开创了惠州彩色电视广播的新历史,彩色电视播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1983年,高榜山发射台增设一台北京双桥厂生产的1KW调频发射机,白天以105.6MHg的频率转播广东新闻台节目。发射机开始使用时,由于整机末级的设计问题,FC—10价值几千元一只的管子只能用100多小时,后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改进,使管子的工作寿命增加到2000多小时以上,大大节约了使用成本。
微波发展到1984年,高榜山微波站线路已能传输四套广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新闻台、广东音乐台和珠江经济台。三套电视节目频道为:中央一套、广东卫视和珠江电视台,还可以回传一套彩色电视节目,兼有电视会议功能和一路公务电话。
1984年,由惠阳地区行署拨款40多万元以及部分单位赞助,进口了一套由美国EMCEE公司生产的300W分米波发射机,发射天线由德国进口,并于1985年9月投入使用,用25频道转播珠江电视台节目。
调频广播方面,1985年9月进口了一套菲利蒲公司生产的100W立体声广播发射机,用100.9MHg频率转播广东音乐台立体声节目。发射天线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从此惠州市区人民可听到亲切悦耳的立体声广播。
1986年7月1日,惠州电视台成立并正式播出,在筹建电视台时,吴学锋、魏腾辉到北京参观进口广播电视设备展览拟订设备采购事项,当时惠州电视台只有5个工作人员,初成立时,每周只播出一次10分钟新闻,记者们把制作好的新闻片派人送上高榜山顶机房,晚上用11和25频道插播。1990年7月后,节目才改用微波从原市政府下院送往高榜山发射台,实现独立的35频道播出,每天播出4小时的自办节目,设有《新闻》、《东江新貌》、《文明之窗》、《经济信息》、《群众之声》5个专题节目。
现在,惠州电视台已今非昔比,开路发射的电视有“新闻综合频道”、有线网络传输的有“都市娱乐频道”和“电视购物频道”。开路发射的节目也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传输,电视节目中有13个栏目,专题节目包罗万象。惠州电视台播出的内容已成为惠州市民不可缺少的娱乐节目。
为了增加惠州电视台的覆盖,1996年7月,发射机搬到了海拔1024米的象头山发射机房工作。从此惠州四县市区都可收到惠州电视台节目,电视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
1989年3月14日,惠州成立了有线电视服务站.1993年10月改为“惠州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当年发展用户11390户。有线网络传输15套电视节目,1997年传输电视节目增加到18套。1999年,随着光纤网络改造工程完成,惠州有线广播电视台已建成一个高档次、多功能的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播出的电视节目已增加到30套。
现时有线电视网络已进行了多功能的开发应用,宽带互联网业务有14000多用户,有线电视的用户已超过15万多户。目前正进行数字电视的改造。数字电视改造以后可收看122套节目,还可以进行视频点播。
1990年8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了惠州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地点设在中山公园1号,初时工作人员28人,电台用102.8MHg播出,1KW功率发射。同年12月31日,惠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每天播音两次,共11小时。1996年7月,电台的发送设备由高榜山迁到象头山,现时用100MHg播出。电台覆盖率大大提高。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2007年又开通了交通广播电台。现全台工作人员120多人,播出时间30多小时,年创收1000多万元。
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规模由小变大,有线电视从无到有,广播电视栏目专题越办越多,越办越精,收视收听率越来越高,覆盖率也越来越大,特别是1999年实行村村通广播电视后,惠州市175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都能看到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