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民 谣
惠州土人语
红螺,白饼。
【附注】流传于宋代。《舆地纪胜》卷九十九记惠州风俗形胜,引此语并有注:“红螺,蚬属也,冬间甚盛,土人多以配白饼,故有‘红螺白饼’云云。”
归善平湖谚
鳄湖平,出公卿。
【附注】录自《舆地纪胜》卷九十九,流传于宋代。清杜文澜辑《古谣谚》卷二十六也收录此谚,并有注:“《一统志》卷二百六十九惠州府古迹:平湖阁,在归善县西。《舆地纪胜》:在丰湖泗洲寺前,枕湖倚山,最为胜游之地。《明一统志》谚云:‘鳄湖平,出公卿。’阁名本此。”
惠州浮桥谣
死者有木,生者不得渡。桥不溺人,亭木生尘。
【附注】录自乾隆《归善县志》卷六,流传于明嘉靖、隆庆年间。浮桥:东新桥。《归善县志》卷六〔浮桥〕条下载:“明嘉、隆间,桥坏甚,岁溺死者数人,而郡为给槥。民谣曰(如上引,略)。以郡储棺于亭也。”
叶公谣
轻车便道,无往不利,叶公有焉。
【附注】录自屈大均《广东新语》,标题为编者所加,明代民谣。叶公:叶梦熊,善用轻车作战,屈大均有文介绍,参见第339页。
惠安叶君歌
隆庆中,归善叶春及知惠安县,民爱之如慈父,歌之曰:
叶君为政,惟饮吾水。设施不烦,五风十雨。
【附注】录自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百,流传于明隆庆年间。五风十雨: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
惠安民谣
三年县令,二箱行李。
【附注】录自明韩晟《叶春及行状》,流传于明隆庆年间。时叶春及任惠安知县,刚方耿介,清正廉明,得罪不少权贵,自知不能久任,先遣妻子归,归时行李仅一挑而已,故惠安有此民谣。
惠州歌
福州郑天佐为惠州通判,善折狱,民歌之曰:
县迟延,府一年,但诉郑青天,讼无滞,民不冤。
【附注】录自《粤东诗海》卷一百。郑天佐:福清(今属福建)人,明万历九年(1581)任惠州通判。
荔枝龙眼
荔枝出,龙眼熟。
【附注】录自《惠阳山水纪胜》上卷,流传于清代。
打鱼人家
湖上渔家,白饭丹虾。
【附注】录自《粤中见闻》卷二十四,流传于清代,参见第130页。白饭: 鱼,惠人称为“白饭鱼”。
口红藤菜子
口红藤菜子,不用市胭脂。
【附注】录自《粤中见闻》卷二十四,流传于清代,参见第130页。
丰湖银鱼
九月银鱼出水长,银鱼风起水泱泱。
【附注】流传于清代。清李调元《南粤笔记》:“银鱼,产惠州丰湖第一桥(按即西新桥)下,以秋九月出,有风,曰银鱼风。谚曰‘九月银鱼出水长,银鱼风起水泱泱’是也。鱼长三寸许,光滑无鳞,表里融澈,以白瓷盆浥之,与水无异,出于清明者尤佳。”
横肠吊肚
横肠吊肚,门前绹马牯。阿弥陀佛,越念越穷屈。
【附注】横肠吊肚:惠州坊间成语,意指心术不正,诡计多端。绹:系。马牯:原指公马,后泛指骠壮的好马。穷屈:穷至无路可走。此谚讥诮社会不公,心术不正者有钱有势、权贵盈门;正心诚意、老实善良的人反而倒霉。
天生木碌
天生木碌,楼上有谷。
【附注】木碌:智能低下的庸人。 喻世道不公,庸者多禄、愚人多福。
天冷谣
冷铁铁,冷修修,冷死禾苗冇谷收。
【附注】冷铁铁:阴冷如铁。修修:飕飕。
鹅城谣
铁链锁孤舟,浮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附注】浮鹅:指鹅城四面环水,如鹅浮于水中。《舆地纪胜》卷九十九《惠州》:“相传古仙放木鹅流至此,因建城。旧《图经》云:博罗县北抵鹅岭,至今称惠阳曰鹅城、鹅岭。”参见第315页。
猎崖谣
崖、崖,崖到水东街。博罗人打鼓,惠州人猎崖。
【附注】崖:对老鹰等猛禽的统称,因鹰栖息于山崖,又叫崖鹰。或指“崖”即“雁”的音转。猎:追逐,驱赶。旧时惠州、博罗一带上空多鹰鹫盘旋,突袭家禽,故人见其出现于高空,即敲锣打鼓或高声吆喝以驱逐之,叫做“猎崖”。
补天穿
补天穿,补地裂。补是非,补口舌。
【附注】补天穿:晋王嘉《拾遗记》:“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此俗惠州民间相传至今,坊间有“正月二十补天穿”之谚。
夏至谣
夏至狗,冇碇走。
【附注】夏至狗:乾隆《归善县志·风俗》:“夏至食犬肉,饮荔枝酒,助阳气。”夏至食狗肉,此俗惠州近郊农村至今犹存。碇:原为稳泊船只之锚,引申为立足栖身之地。冇碇走:无处可逃。指夏至日几乎家家杀狗。
正月半
正月半,闹元宵;食糖丸,热烧烧。
正月半,摆山灯;阿公仔,摆几层。
正月半,打诗钟;猜唔中,面砵红。
【附注】摆山灯:农历正月十五日前两天,各街(村)伯公庙前设有山型大灯台,逐级布置各式花灯。阿公仔:泥塑的人物,与花灯同置于灯台上。同时还有唱大戏、打诗钟、猜灯谜等文娱活动。
二月二
二月二,伯公会,出包点,食桌菜。
【附注】伯公会:伯公指土地神。农历二月二日,各街(区)自愿凑钱结会的会员,在伯公庙前祭祀、聚餐,祈求国泰民安。当年生了儿子的人家还向会员派送糖包,故有“出包点”之说。
四月八
四月八,桃好啮,做面食,家发达。
【附注】四月八:旧时四月初八,惠州家家户户做面食,尤以食糖面多。
六月六
六月六,晒衣服;蒸水粄,驳蜡烛。
【附注】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晒衣节,乾隆《归善县志·风俗》:“六月六日,曝衣。”水粄:以粘米粉浆拌油盐、肉粒或虾米、罗卜丝等调料,蒸成七层的糕点。驳蜡烛:驳,点燃。将点燃的蜡烛插在水粄上面。
七夕水
七月七,氵顶 氵顶 氵顶。七夕水,担几埕。
【附注】氵顶 :宋《集韵》:“都挺切,音顶,水貌。”惠州方言读如“顶”去声,状水满溢出桶外,滴答落地之声。七夕水:乾隆《归善县志·风俗》:“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之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
重阳歌
九月重阳放纸鹞,一阵风来一阵高。
【附注】纸鹞:风筝。乾隆《归善县志·风俗》记载,重阳节“童子放纸鸢”。
十月朝
十月朝,糍堆漉漉烧。
【附注】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日,城中作粉糍荐祖,村中人以粉糍粘牛角,童牛则粘其额,并喂以糍堆,称为牛生日。另有“十月朝,做逆糍。做几多,半筲箕”的谣谚。糍堆:粉糍别称,又叫“逆糍”。漉:水沸伤人。漉漉:新做的糍堆滚热烫手。
寒暑谣
小暑大暑,有米懒煮。小雪大雪,煮饭唔切。小寒大寒,赶狗唔出门。
【附注】第一句指小暑至大暑这段时间很热,热得食欲不振,所以有米也懒得煮饭吃。第二句指临近冬至,夜长日短,刚动手煮饭,转眼间就天黑了。唔切:“不迭”的记音字,不及。第三句指小寒至大寒这段时间很冷,连狗也不愿出门。
年到节到
年到节到,心肝暴躁。
【附注】旧时穷人到了年节前夕,为准备食品、礼仪、祭物等,花费大,往往捉襟见肘,故心情浮躁。
年廿七八
年廿七八,乱刨乱刮。
【附注】年廿七八:腊月廿七、廿八日。 这是说时近除夕,理发者多,理发铺生意兴旺,理发师忙不过来,为求快而忽视服务质量。
豆仔碌碌
豆仔碌碌,炒归镬笃。
【附注】镬笃:镬的底部。碌碌:滚动。 指在一个镬里炒豆子,无论怎么炒,豆子终归要聚在一起。
牛耕田,马食谷
牛耕田,马食谷;爷赚钱,仔享福。
食鱼食肉四牌楼
食鱼食肉四牌楼,穿绸着缎桥子头。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区。四牌楼:今桥西中山北路。清代四牌楼、桥子头一带是贸易较集中旺盛的地方,故有此歌谣。
屋檐水,照样滴
屋檐水,照样滴,点点滴滴冇差移。
女穷嫁马安
女穷嫁马安,去也晒心肝,转也晒心肝。
【附注】惠阳马安在惠州市区东面,无论上午前往探访,还是下午返回惠州,都面对阳光的照射,故有此语。
赌到三更输脱裤
一更穷,二更富,赌到三更输脱裤。
食人鸡酒唔便宜
三块精,两块肥,食人鸡酒唔便宜。
【附注】精、肥:指鸡酒中的鸡肉和猪肉。惠州风俗,客人携礼探望产妇,主家即请客人尝产妇吃的鸡酒。因探望产妇须有几十个鸡蛋或一二只鸡,其价值远在一碗鸡酒之上,故有“唔便宜”之说。
生生激死丈人婆
床头打,床尾和,生生激死丈人婆。
【附注】打:打斗。此指夫妻吵闹。激死:气死。丈人婆:岳母。末句亦作“单单激死丈人婆”。
各人生仔各人理
红茄蒂,绿茄蒂,各人生仔各人理。
市场谣
头平二淡三多祝,一横二派三古竹。
【附注】流传于民国期间。平:今惠东平山。淡:今惠阳淡水。多祝:今惠东多祝。横:今惠阳横沥。派:今博罗派尾。古竹:今紫金古竹。 此谣是惠州一带商贸最兴旺的乡镇大小排名。
和平三日吊罂哥
抗战八年容易过,和平三日吊罂哥。
【附注】流传于民国后期。罂哥:瓦饭罐。吊罂哥:因无米可煮,饭罐空悬;喻没饭吃。指抗战虽然胜利了,但由于国民政府腐败,人民生活更加困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