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饮酒戒言和席间酒令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一、饮酒戒言

自古以来,惠城民风纯朴,提倡文明生活。例如,对饮酒这件生活中的事,便认为它可娱人也可醉人甚至伤身误事,有很大的两重性,好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为了大家的平安幸福,惠城的父老很早以前便对酒趋利避害,通过口传,一代传一代,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些酒规、戒言等,以下便是清末流传于惠城百姓中的一些饮酒箴规,现辑录若干规定如下:

(1)客人应为主人考虑,尤其是在夏季,不能久坐不散,酒杯不离手。当见好就收,别给主人添太多的麻烦。

(2)开怀畅饮,要看场合,不能在任何场合、地点都“一醉方休”。登高望远,船中游赏,不能饮酒过多,谨防出事。

(3)饮酒行令,为一乐事,令出无人解,也是无趣。能饮之人,却无酒量相当者陪饮,也是扫兴。

(4)同席客人,总有不能饮酒的,不能强行劝人饮。对酒量小的人,如有人代饮,应当高抬贵手,使大家都能下台,不要弄得人家狼狈不堪。

(5)作客人或作主人,过于随便或过于拘泥都不好。酒筵席次,不可过于谦让,要按主人安排尽快落座,别把其它客人晾在一旁。作主人的不能只顾自个儿大嚼,使客人下筷子的地方都没有,尤其在肴馔并不丰盛时。

(6)主人自己酒量不大,可邀量大者代作主人,使酒筵热闹一些。否则,席间冷冷清清,有酒不能畅饮,酒再好菜再美,也无什么乐趣。

(7)剩菜不能放回盘中,残酒也不能返回壶中。

(8)筵席上不要拍马屁,不要光围着显贵和有钱人打转,也不要目无尊长,高谈阔论,尽显自己。

(9)筵宴的丰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仅凭一时之气,主观定得过丰或过俭,都不妥贴。

(10)作为来宾,若自己不喜饮或不能饮,也要讲究修养,应耐着性子热情地坐到散席,让陪客们能尽兴,大家皆大欢喜。

诸如上述的一些饮酒箴规与戒言,酒德酒仪,还可以举出一些,但从上列的条款也不难看出,昔日惠城人饮酒已大部分按应遵守的文明和礼仪去做,把握自己应有的变数,这不仅是难能可贵的一种朴实文明的民风,就今天看来,其中的好些教益仍是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记取的。

二、酒令

酒令,即饮酒时的猜拳行令。它在惠城源远流长,有很悠久的历史,人称其为饮酒的精神春风。

据传,酒令的前身是春秋时为限制饮酒过度而设立的“觞政”,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饮酒时丝毫不可离开的精神佐餐。这是由于酒令具备这样的功能:可使宾主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能调节约宾主饮酒的数量,使其充分领略微醇的情趣。因而,饮酒的人大多熟悉酒令,也都愿意掌握酒令,可惜以前的酒令研究家,往往错误地将酒令局限在文人墨客、公侯将相的圈子里,这就给人造成一个错觉,似乎只有他们才有能力享用这一文化样式。

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在惠城酒令最为兴盛的明清时代,酒令已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甚至可以说,凡是饮酒者,皆可使用与享受酒令之乐。例如清代末年,就有人以时令气节为酒令,其中的《节令我饮酒》是这样的:

正月元宵,灯辉映。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赏灯酒。(乜惹:什么)

二月春龙节,伯公香火旺(伯公:土地公公)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龙眼酒。

三月清明,拜祖先,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治魂酒(治魂:扫墓)

四月冇节,冇就径过(冇:没有。径过:这样过)

五月端阳,龙船比赛忙。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解粽酒。

六月六,齐洗浴

停一下,茶当酒,更舒服

七月七,喜鹊渡牛郎。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乞巧酒(此节亦叫巧姐节,旧有对月穿针之赛灵巧习俗)

八月中秋,月光光。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月华酒

九月重阳,登高赏景心头畅。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登高酒。

十月朝,牛生日。(俗传牛的生辰)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捏糍”来送木瓜酒。(送:佐酒)

十一月冬至,冷铁铁。

我饮酒来咧。

乜惹酒,东江糯米暖身酒。

十二月岁尾,难得除夕夜,

我敬酒来咧,

乜惹酒,

亲朋好友齐干一杯团年酒。

酒令,也可以自己身份为由制作,多数是揶揄式的(即诙谐,自嘲),例如有人在席间自我揶揄以博一笑:

出门经商做生意

如果是经纪,

贼心便起,

平贱买来贵贵卖,

为了荷包涨,

管他损人利己;

十字划个圈,

云南走四川。

江湖医生卖药佬,

抓起药单执贵药。

按脉之后随便讲,

想起死回生有医术,

无想人死却硬医至死。

如果说,上述二酒令都是有点文化知识的人制的,那不识字的人呢?一般来说,只要他有那份酒令的兴趣,有心听别人的酒令而学习之,那他即使没有文化,也可用平常的讲笑话形式充当酒令,下面是一个一字不识的老伯公,却兴致勃勃地在席间行个急口令来充作酒令,引起众人喝采:

我系一只。“火挪脚”的老叟(只:个;“火挪脚”:俗语:急着走的意思)

左手抓一个黄豆斗

右手拿一个桠叉头,(桠叉:叉物用具)

向前只顾搏命走,

撞着一只白花狗,

咬住那桠叉头;

我这急手急脚的老叟,

即刻放下黄豆斗,

冲前去打白花狗,

谁知脚下一滑,

碰翻黄豆斗,

有打倒狗,

黄豆却满地走。

由此可见,不管什么年纪,有没有文化,只要有心去学,都可以驾驭酒令。此外,酒令的天地可说是海阔天空、无所不包,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体裁皆可入酒令。

无数的经验表明,酒进入人体,能引起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而使大脑兴奋,疲劳感消散、忧愁忘却。但是并非所有人饮酒都能达到这种程度的。相反,酒越是喝得多,郁结就会越大,忧愁更高,“举杯消愁愁更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这时注入风趣的酒令,却马上能使举杯消愁者愁云驱散。据说清代末年有几个青年人相约元妙观后花园——桃园饮酒,其中有人因事闷闷不乐,于是有人便以“一字化为三字”的酒令为由,活跃了桃花溪(流经桃园内的小水溪)沉闷的饮酒空气,一笑而散:

大字加一点,

你讲太字我话尖

大字加一横,

你成天字我写夫。

王字加一点,

移下玉字,

摆上我作主,

王字加个口,

上呈中田随你斗 (斗:摆布字形之意)

我这日字更加奇

加上一笔变意思

田字只因加中间

出头“由”字伸脚“甲”

头伸脚伸便成申

真是离奇又好记。

以文字游戏而成酒令,出人意料,当然会引得众人开心了。

又如猜字字谜的酒令:

目字加二点,不作贝字猜(繁体贝为貝)

贝字少二点,不作目字猜,

老兄请你来猜一猜。

此字只可难倒三岁童,

猜字我是天马行空,

中时敬酒叫我老太公:

加二点,贺贺贺。(繁体为賀)

贺你健康、平安、家庭幸福;

少二点,资资资。(繁体为資)

资金足够你,买田又起屋。

更有以惠城街巷为名作酒令的:

小巷明朝卖杏花,

惠州古时十八巷,

巷巷有名堂,

玉芒、茉莉香,

石榴亮堂堂,

色香趣味浓;

巷巷都是邻和里,

巷巷更有情和趣;

白珩巷对象岭巷;

都市巷近马屋巷,

石板弯弯称杨牙(巷)

脚下琴声是叮咚(巷)

……

酒令还是精神体操,就像锻炼身体可改善血液循环一样,行酒令可以训练人的思维,日趋灵活。这一见解是准确的。比如,酒喝过量必有害,若说道理,人不易记任,但如果用酒令来讲则琅琅上口,就能记得既牢固又清楚。

《节饮》酒令:

老夫性与命,全靠水边酉。

情愿不吃饭,怎可不饮酒。

今幸听你言,节饮定紧守。

平常饮十遍,今次只饮半。

平日饮三杯,现时减二杯。

以往一气香,今番分两口。

过去床上饮,如今地下走。

以前醉三更,这次二更够。

这些大众酒令的智慧,语令机锋,诙谐并作,既活跃了思想,又使人精神愉悦。惠城人可以将故事、地名、笑话、传说、俗语、谜语、歌词、嘲弄等,举凡各类文化样式都包容到酒令中,使酒令帮人摆脱忧愁、抒发牢骚,传递信息,增长见闻,它可以化愤懑为平和,以戏谑而娱乐……甚至酒令还可替代某些事或政治舞台上斗争的辞语,变成外交内结的纽带。某些酒令融娱乐与教育于一体,使宴会氛围更和谐。它又能调剂宾客的品性与爱好,使传统的饮酒成为一种高尚、典雅的活动,难怪惠城人以往饮酒多行酒令,此中妙处是不喻自明。

自清末以来,酒令因时局的纷争而减弱,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已悄然消失。

容日伟(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