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惠州民进的创建初期 (三)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三)

在组织日益壮大的同时,普遍觉得要为社会办点实事。早在1983年1月,支部便决定由梁大和、黄德煊、黄定国、叶树模、何煜富5人组成教育服务小组,推动会员为广大职工补习文化出力。这一年先后有12人为地区公路局等8个单位职工补习初中6门课程,成绩很大,颇获好评。例如,年过六旬的梁柏松,每天上午给军分区教导队(学员是营以上干部)上4节数学课。由于教学出色,学习结束时,学员送了许多纪念品给他,部队首长还派小车送他返校。又如,叶树模、祝仕聪、叶嘉祥等3人给惠阳印刷厂职工补习语文、数学,由于成绩优异,厂方特给支部送来一面画镜,上书“诲人不倦,教学有方”8个字。
随着办学条件日趋成熟,1983年7月,支部决定创办“惠州民进文化补习学校”,并订出章程(草案)。市教育局也及时批准备案。为了办好补校,将教育服务小组改为校务委员会,由梁大和兼主任,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李励已退休,解放前夕又曾任观澜小学校长多年,便请他主持校务,由叶树模当会计,何煜富做出纳,分工合作,有责有权。又商得市十一小学校长叶伟强的同意,以较廉的租金提供课室,遂于9月10日正式上课。为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几个行政人员还轮流值班,加强管理,并及时反映情况,帮助改进教学。
起初,眼光只限于高、初中的落第生,所以,仅办了高、初中两个补习班,共有学员92人。其中初中补习班只招到28人,使补校在经济上受到很大的压力。后因发现来补习的多是干部、职工和待业青年,故此12月和次年2月,又先后办了电大(理科、文科)两个先修班以及家用电器班和初中单科(中、英、数)补习班。接着,经任课老师苗庆庚的联系介绍,接受了地区电大中心分校的委托,办了三个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班的先修班。
1984年3月,因见李励负责肯干,经校务委员会研究通过,由他接任校长,叶树模兼教务。总计至6月份止,共办了13班,622人。结业后相当一部分参加了各种类型的招工、招生考试。据不完全统计,考上深圳海关8人,深圳警察学校16人,电大64人,全日制大专院校6人。现在《惠州日报》当编辑的陈水清,当年就是在高中文科班补习一年后才考上广州美术学院的。
由于成绩突出,受到有关单位的表扬和社会好评。10月,民进广东省委召开“为四化建设和祖国统一服务经验交流会”,便说服李励校长,让新任专职干部何煜富代表补校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发了言。同时,由集体讨论,校务委员会主任梁大和执笔的,题为《适应需要,艰苦创业,广开学路》的书面材料,亦全文刊于《经验选编》一书上。
该文总结了七条经验,其中最宝贵的应为:(一)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因为补校是在一无资金,二无校舍,三无专职干部的情况下创办的。初时四个行政人员,每人每月补贴3元。从12月起,才提高为10元。如无这种精神,要办好补校是不可能的。(二)要有一支热心办学的基本队伍。他们是:(1)积极而负责的行政人员。如值班时,能提前到校,准备好教学用具;课后,一定检查课室,关好门窗,熄掉灯光才离校。其中年近古稀的李励,也坚持晚上值班。(2)一批较优秀的兼职教师。例如,会员中有地区中学语文教研会的顾问陈光逮,市三中、四中、进修学校的科组长罗瑞粦、黄德煊、任仕沾、饶知勉;非会员中有地区教研室教研员李岳太,师专、学院的讲师余荣盛、廖志坚、谢炎秀、陈润林,市一中、三中、四中的科组长邓国创、陈长水、陈炳松,等等。
以后几年,增开了会计补习班,也大受欢迎。学员结业后多数去了深圳。补校办学的事迹也上了《东江报》。
1987年,补校改名“民进职业中学”,校址亦搬到市五中。同时,市委支持二中支部创办“育才职业中学”。1988年,市委与广州侨光财经中专合办惠州分校,惠阳县支部亦与广州侨光合办惠阳分教处。这时,惠州民进共有4所中等学校,8个班,学生339人。面对这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会员们个个笑逐颜开。而且,会员退休后如想发挥余热也有自己的基地。
侨光惠州分校初办时,困难较大,主要有:
(一)招生难。头年,惠城区招生办分配来2班,100人,实际招到1班,60人。第2年也只招到1班,67人。
(二)租赁校舍难。因侨光是全日制学校,而那时的中小学,都无多余的课室出租。不得已,暂租海员俱乐部地方上课。因课室太挤,空气、光线也不好,影响教学质量。一年后,幸得教务主任饶知勉(已退休)的努力,迁到市六小,又租了附近一座民房做学生宿舍,办学条件才略为改善。而且,晚上和星期天将课室转租给育才职中,彼此均节省开支。
(三)师资难。因侨光是财经中专,而会员大都从事普通教育,因此一般只能上基础课,能上专业课的只有谢端(电脑)一人。幸而经过多方努力,请到市供销学校副校长李伟舜,师专讲师曹仓、谢芝桂,审计师陶干强等来任课,问题才算圆满解决。
那时,我除了仍任《学语文》副主编以外,两年前又兼了《东江教育》编辑,实在忙不过来,故兼任校长,每天只能到校看看,无法轮值。因此生活补贴也少得多,约等于其他行政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下。这也是多劳多得原则的体现。
一年了,分校的教学和管理都上了轨道,我想,又该让贤了。经市四中支部主任苗庆庚的推荐,8月3日市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刚退休的高级教师、民进“六大”代表刘丽珩继任校长。而我则留任一学期予以协助。1990年2月,叶树模(已退休)因要专心办好民进职中(去年,72岁的前校长李励因病辞职),会计由饶知勉兼,何煜富因忙于筹备市委升格,出纳就由黄克(已退休)接替。
刘丽珩上任后,在维护教学秩序和处理违纪现象方面,颇有成效。黄克兼教珠算也成绩优异,学校因此受到《惠州报》表扬。第一届学生,入学成绩虽然大多二三百分,但经过三年学习和实习,除极少数转学或退学外,其余均顺利毕业。1991年6月4日,毕业典礼在惠城区礼堂庄严举行,并上了电视。副区长陈立新讲了话,大意是,像这样不花国家一分钱,又能培养有用人才的学校,办得越多越好。我因广州侨光的坚持,仍留任到同年8月,订好课室、宿舍的租赁合同,请好任课教师(只差一名)才移交给李国新。
这一届学生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有些还进了行政或事业单位。至此我们总算了却一宗心愿,舒了一口气。可惜不够两年,这4所学校都先后停办。因分校停办,以致所有档案(包括学生个人档案袋)均下落不明,使得本来可以转干的毕业生遇到很大的麻烦,又令我们深感不安和内疚。
(四)我自入会以来,与大家一起取得一点成绩,而多数会员和民进省委却给了我极大的信任和荣誉。除连续被选为民进广东省第一、二、三、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以外,特别是在1983年7月,当选为民进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且能到共和国的伟大首都北京去瞻仰,一下子实现了埋藏三十多年来的美好愿望。
同年11月13日,我随广东代表团提前飞往心仪已久的文化古都北京,从而参观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馆,民进会史展览、宋庆龄故居、徐悲鸿纪念馆等许多地方,游览了北海、颐和园、天坛、陶然公园、动物园、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等名胜古迹,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19日起出席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礼堂隆重举行的民进“五大”的盛会。26日飞返广州,又参加了民进广东省委一届二次(扩大)会议。此行大大地提高了思想认识,鼓起更大的干劲。故在《北京行》一文中写道:“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通北京,是民主党派通北京。”
1984年12月28日,又出席了民进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的一届三次(扩大)会议。会上被增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988年1月,在民进广东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从1983年3月起,我被安排为惠州市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兼教育组长。我时刻记住自己是民进会员,说话、做事要注意影响。在一次常委会上,曾提出,希望党和政府能认真整治西湖的水质,最好能恢复1963年以前人能饮用的状况。还以苏东坡虽贬官却能为惠州办好事为例,说,哪一位书记、专员、市长,如能把这件事办好,惠州人民一定会像怀念苏东坡一样,千秋万代都记住他的功绩。也曾建议过,市委市政府要制订计划,争取在三五年内,解决全市中小学306户教师的缺房困难。同时,每年都与教育组的成员一起到学校考察,均写成调查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领导参考。
1988年6月,地改市后,又被安排为市政协第六届常委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1989年5月,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代表民进惠州市委作了题为《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的发言,并接受了市电视台的专题采访,于次日播放。
我坚信,这些意见、建议和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惠州人民的意愿。对惠州人民来说,有的还是长远有利的。
但在创刊《惠州文史》时,却碰到困难,那就是,征稿启事没少登,但来稿少而质量差。幸得与副主任麦涛(民盟市委顾问)精诚合作,加上先后两位责任编辑罗金火、黄大平的努力,广辟稿源,才终于顺利完成编辑、出版工作。
(五)七年来,由于担任了惠州民进的负责人,所以,无论会内会外,都有不少社会政治活动。例如,刚入会不久,一次,参加市政协和对台组联合主持的座谈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并发了言。发言稿后以《寥廓海天,不归何待》为题刊于《广东民进》第二期上。又如,1984年4月28日,根据民进中央的安排,我们邀请了会内外14名从事师范教育的领导和教师,就当前师范教育进行了座谈。会议由宣教委员张珍华主持,支部主任梁大和纪录、整理。出席的有惠州师范校长李培蘅,惠阳师范校长陈佩,教育学院讲师陈润林、师专讲师廖志坚、罗海棠等。会后整理成《师范教育座谈会纪要》,上报民进中央。其基本内容已被吸收综合进《民进中央关于改革师范教育的建议》一文中,上报中共中央书记处。
再如,1988年初,在酝酿选举省人大代表时,市教育局介绍了教育战线两个候选人的情况后,民进市委负责人首先提出,赞同九小校长(何藻芬)为候选人,理由是她把一间原来比较落后的小学改变成一间先进的小学,其领导作风与魄力都较强。这个意见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赞成。后经市人大代表投票选举的结果,也证明这个意见是较为正确的。又如酝酿市政协委员人选时,民进市委负责人又首先提出,在众多委员中,小学教师只有一个,又是下面县的,而惠城区的小学教育,在全市来说是比较好的,应当增加一个小学教师为委员。这个意见也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成,中共市委领导(副书记吴炎强、统战部长杜振权)也当场表示要加以考虑。后来也就增加了东坡小学教导主任(叶乔玲)为政协委员。

①民进,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简称。
②三自:指“自尊、自强、自治”的精神。

 

容日伟(2014-12-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