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的前身是粤秀中学。远在抗日战争胜利前,粤秀中学在连县时,校长是进步民主人士,他容许共产党在校活动,以串连的方式,吸引了思想倾向进步的同学,组织了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从连县迁来的粤秀中学,不少师生就有争取民主、力求进步的气氛。到了惠州,从粤秀中学改为惠州师范,这一优良传统不但没有消失,而是在继续和发扬。
1947年粤秀中学的老同学相继离校,但进步的老师仍在校,他们不断地启发教育同学追求进步,如谢镇锋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说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是没有什么可讲的。那时的普师(中师)有两个班,不少同学是进步的,后来学校把这两个男、女混合班,改成男、女分班,男班在选举班长时,谢有为串连了惠州的同学,一致推选了倾向进步的卢绍华当班长,使倾向国民党那边的同学落选。与此同时,学生会也由于有了“读书会”的同学,地下党组织者李明宗掌握着“读书会”这一组织,通过他们,首先在普师二年级两班成立了“社”。我们男(甲)班,由进步同学倡议成立了“白红社”,女(乙)班接着也成立了“虹”社。很明显,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红”与“白”的斗争是激烈的。但“读书会”的同学定出了“白红社”的立意是要求革命的同学和还未觉悟的同学共求进步。但这立意不能公开表白,只是提出“白红社”的立意是:白,代表清白、纯洁、光明;红,代表火红、热情、壮烈的心,班里的同学应该追求光明,热情对待学习与生活,将来在社会上为壮丽的事业作贡献。
成立“白红社”时,在课室门口、黑板旁贴上“白红社”的美术图案,在课室的墙上贴一条幅,这些条幅由进步的同学挑选了鲁迅、高尔基……的语录,由班上书法好、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制作。语录的内容鲜明地反映出我们要追求上进的人生观,追求真理之光。
女(乙)班同学也成立了“虹社”,也有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如刘瑞珍同学。她一方面跟在中山大学搞学运的同学紧密联系,如苗文约(苗致信的第七子)、黄植煦(均系惠州人),还有欧阳佳(后与李明宗老师结婚)、杨彩仪等同学,都与读书会有较紧密的联系。
“白红社”与“虹”社读书会的同学紧密联系,以“白红社”的名义组成了“白红剧团”,而白红社的林钿当选为学生会文艺部长,开展了一次文艺活动。一些独幕剧本是由刘瑞珍选来的,歌曲是由吴歌明老师指导。合唱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清漳河》,独唱有《黄河怨》、《嘉陵江上》、《铁蹄下的歌女》,舞蹈由梁广权老师指导,组织了虹社的同学参加。这次晚会不少节目获奖。晚会成功之处是在李明宗老师策划下,读书会的同学进一步团结了倾向于进步的同学,走向团结。那时,我们很喜欢在课外唱《兄妹开荒》、《二月里来》、《茶馆小调》、《古怪歌》、《跌倒算什么》、《在太行山上》等歌曲。
晚会结束后,接着又排练三幕四场的大型话剧《火烛小心》。那时,白红剧社不仅是二年级同学的人,就是一年级的同学也有参加了。这次排练由罗仕骥、梁广权老师作导演,演员有刘瑞珍、杨彩仪、何耀、邹小凤、冯永成、李宗樑、翟兆履等人。卢巨川老师指导林钿、李润庆搞舞台装置、布景。当时,布景的颜料用黄泥水作黄色,加上石灰作浅黄色。化装的油料也在卢巨川老师和高三班的同学指导下,买了凡士林、石腊、甘油、颜料等土法制成。不少同学在制作化装品时,获得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舞台上的照明,除了租来的汽灯外,发动同学收集烟盒里的锡纸贴在铁皮铲上作为反射、折射、斜射光线之用。这虽是土法,但效果仍不错。
《火烛小心》反映奸商互相倾轧的丑恶面目,演出很受欢迎,不但在学校演出,还在惠州影剧院演出,同时还到博罗县演出。
由白红社主编的板报,版面由卢巨川老师设计,底色浅绿,边缘开头有“白红”立体字突出在左上方,并用立体边半圆形构成。整个边缘是深绿色线条,显得十分和谐、大方和明快。内容多是触及时弊,揭露黑暗,鼓励同学追求进步。稿件的来源是全班同学,选稿的原则是思想内容进步的多选,反动的不选;文笔好,思想内容不够积极的少选。为配合1947年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团结同学,提高思想觉悟起了很好的作用。那时,林钿同学用临锋的笔名,创作了漫画《公费来源》在板报上发表。这幅漫画,画一只魔手控制着水掣,只有点滴的水流下,一个面黄饥瘦的公费生拿着破碗接水。谢镇锋老师看了就对林钿说,该加上两只苍蝇,一个是学校领导,一个是出纳,那就更完整了。同学们看了都说,这幅漫画描绘得淋漓尽致了。第二期出版也如前一样突出了革命性,谢有为和我合作民谣配画等。第三期刊出了林钿一幅题目是《泥、草加2力=M》的漫画,画上校长和出纳拼命铲地皮,那出纳把铲来的地皮抛入“夹万”里,即时变为钱。这幅漫画一发表,训育主任一见十分震怒,追查是谁画的。但因此画在同学中引起共鸣,谁也不理睬他;他要出版的同学把它撕下来,却没人去理会,气得训育主任范玉粪叫人撕掉。第三期才面世便夭折了,而且不准再出版下期了。但它的出版,对于1948年3月爆发的“反饥饿”、“反贪污剥削、尅扣公粮”(当时惠师学生每人每月可领取四斗公粮)而举行请愿、罢课的学潮起了促进的作用。
学生会的文艺部、体育部在进步老师指导下,举办了演讲比赛、划艇比赛、游泳比赛、球赛等活动。
全校演讲比赛时有刘瑞珍、林钿参加。学校定的中心内容是蒋介石推行的所谓新生活。而林钿却借题发挥大骂那官僚贪污舞弊、祸国殃民等罪行,使得那些评委干瞪眼,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听了虽不出声,却暗暗称是。游泳比赛和划艇比赛全由两班获奖。划艇比赛的奖品是鸭子,把它杀来煮粥,男女两班同学共享,皆大欢喜,整个师二班的同学更进一步团结在一起了。
白红社和虹社在读书会的团结、影响下,以白红剧团作为纽带,孕育着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读书会的同学纷纷投身革命,而地方上的同学在读书会的影响下,追求光明,支持读书会的同学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